“平日宦游無此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日宦游無此恩”全詩
雨遍公田及私畝,學書兼得問筠孫。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遜自淮康酒官歸覲逾旬而歸送行二絕句》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遜自淮康酒官歸覲逾旬而歸送行二絕句》是蘇轍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官期未到漢許寧親,
平日宦游無此恩。
雨遍公田及私畝,
學書兼得問筠孫。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作為一名酒官,奉命前往淮康歸覲,途中耽擱了十多天,最終返回時受到了親友的送行。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朝廷未能給予他官職的失望和委屈,以及在過去的日子里,他作為一名官員常常外出游歷,卻沒有得到這樣的待遇。最后兩句提到了下雨,既潤澤了公田,也照顧到了私田,象征著作者不僅在官場上有所成就,同時在學問上也有所進步,甚至受到了智者的指點和教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轍內心的懷才不遇和對官場不公的感受。通過字里行間的抒發,作者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巧妙地融入自然景物之中,展現了他對官職和學問的追求。詩中所描繪的雨遍公田及私畝,既反映了蘇轍在官場上的努力,也象征著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這種寓意的轉換和意象的運用,使得整首詩詞更加富有層次和深度。
蘇轍作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常常表達了對社會和官場現象的批評和思考。這首詩詞也是他對官場不公的抱怨和對學問追求的期許的表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自身經歷的反思,他展示了自己對于個人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他對文學和學問的熱愛和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示了蘇轍的才情和文學才華。
“平日宦游無此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ùn zì huái kāng jiǔ guān guī jìn yú xún ér guī sòng xíng èr jué jù
遜自淮康酒官歸覲逾旬而歸送行二絕句
guān qī wèi hàn xǔ níng qīn, píng rì huàn yóu wú cǐ ēn.
官期未漢許寧親,平日宦游無此恩。
yǔ biàn gōng tián jí sī mǔ, xué shū jiān dé wèn yún sūn.
雨遍公田及私畝,學書兼得問筠孫。
“平日宦游無此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