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猶吞八九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夢猶吞八九寬”全詩
海門僅可一二數,云夢猶吞八九寬。
檐外小棠陰蔽芾,壁間遺墨涕丸瀾。
人亡坐使風流盡,遺構仍須子細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揚州五吟其二平山堂》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揚州五吟其二平山堂》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堂上平看江上山,
晴光千里對憑欄。
海門僅可一二數,
云夢猶吞八九寬。
檐外小棠陰蔽芾,
壁間遺墨涕丸瀾。
人亡坐使風流盡,
遺構仍須子細觀。
中文譯文:
我在堂上靜靜地望著江邊的山巒,
晴朗的陽光照耀著千里江山,我倚在欄桿上。
海門的景色只能數得出一兩個,
而云夢的遼闊卻可以吞噬八九個。
屋檐外的小棠樹遮住了太陽的光芒,
墻壁上遺留下來的墨跡像涕淚般匯聚成漣漪。
人去之后,坐在這里也無法體會到風流的美景,
留下的構造仍然需要細細觀察。
詩意和賞析:
《揚州五吟其二平山堂》是蘇轍的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平山堂中俯瞰江山的景色。詩中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蘇轍對自然景色的欣賞和對人事變遷的思考。
詩的開篇,作者站在平山堂上,遠眺江邊的山巒,晴朗的陽光下,江山的美景盡收眼底。他依靠在欄桿上,享受著這宏偉景色的獨特視角。
接下來,作者提到海門和云夢。海門只能看到一兩個景點,而云夢則能夠一口吞噬八九個景點。這里可以理解為海門景色有限,而云夢則代表著廣闊無邊的景色,暗示作者眼前的江山壯麗遼闊。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作者描繪了平山堂外的小棠樹和壁間的墨跡。小棠樹遮住了太陽的光芒,給人一種陰暗的氛圍。而壁間的墨跡則象征著過去人們的感慨和離別的淚水。這里作者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人事易逝的思考。即使人離去,留下的景物和構造仍然需要被細細觀察,以體會其中的美好和意義。這也可以理解為對人事的珍惜和對后人的寄托,要用心去觀察和理解前輩們的遺產。
整首詩以描繪江山美景為主線,通過景物的對比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蘇轍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事變遷的思考。同時,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也增加了詩的深度,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思考人生和時光的流轉。
“云夢猶吞八九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zhōu wǔ yín qí èr píng shān táng
揚州五吟其二平山堂
táng shàng píng kàn jiāng shàng shān, qíng guāng qiān lǐ duì píng lán.
堂上平看江上山,晴光千里對憑欄。
hǎi mén jǐn kě yī èr shù, yún mèng yóu tūn bā jiǔ kuān.
海門僅可一二數,云夢猶吞八九寬。
yán wài xiǎo táng yīn bì fèi, bì jiān yí mò tì wán lán.
檐外小棠陰蔽芾,壁間遺墨涕丸瀾。
rén wáng zuò shǐ fēng liú jìn, yí gòu réng xū zǐ xì guān.
人亡坐使風流盡,遺構仍須子細觀。
“云夢猶吞八九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