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飲月明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飲月明中”全詩
坐看浮云合,遙憐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來歲尚無窮。
且盡樽中淥,高眠聽雨風。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中秋無月同諸子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秋無月同諸子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卷衣換斗酒,欲飲月明中。
坐看浮云合,遙憐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來歲尚無窮。
且盡樽中淥,高眠聽雨風。
中文譯文:
我卷起衣襟,換上滿斗的酒,欲在月明之中暢飲。
坐在這里看著飄動的云彩相聚,遠遠憐憫四海萬物同在。
明亮的月光明白地知道自己的存在并未消逝,明年的日子仍然無限。
暫且將酒杯中的濁物盡情飲盡,高高地躺下傾聽雨聲和風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中秋節題材詩詞,共分為兩首。它以清新、明亮的語言描繪了中秋夜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
首先,詩人卷起衣襟,換上斗滿的酒,意欲在明亮的月光下盡情暢飲。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節日的喜悅和豪情,也暗示了他要與諸位朋友一同歡聚共度中秋。
接著,詩人坐在那里看著飄動的云彩相聚,遠遠憐憫四海萬物同在。這句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景象產生的情感共鳴,他感嘆著四海之間的萬物都在同樣的明月之下,展現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
第三句,詩人認為明亮的月光知道自己的存在并未消逝,預示著明年的日子無限延續,充滿希望與未知。這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對生活的無限期待。
最后,詩人表示暫且將酒杯中的濁物盡情飲盡,高高地躺下傾聽雨聲和風聲。這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舒適的向往。他希望能夠拋開塵世的煩惱,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與雨聲和風聲共鳴,獲得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整首詩以中秋節為背景,以描繪自然景象為手法,展示了詩人對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對未來的美好展望。通過詩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讀者可以感受到中秋夜的寧靜、和諧與希望,也能夠引發對生命、自然和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性的思考。
“欲飲月明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wú yuè tóng zhū zǐ èr shǒu
中秋無月同諸子二首
juǎn yī huàn dǒu jiǔ, yù yǐn yuè míng zhōng.
卷衣換斗酒,欲飲月明中。
zuò kàn fú yún hé, yáo lián sì hǎi tóng.
坐看浮云合,遙憐四海同。
qīng guāng zhī wèi mǐn, lái suì shàng wú qióng.
清光知未泯,來歲尚無窮。
qiě jǐn zūn zhōng lù, gāo mián tīng yǔ fēng.
且盡樽中淥,高眠聽雨風。
“欲飲月明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