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吹浪作銀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風吹浪作銀山”全詩
風力漸衰波更惡,通宵撼我正安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舟中風雪五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風雪五絕》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舟中風雪五絕
曉風吹浪作銀山,
夜雪爭妍布玉田。
風力漸衰波更惡,
通宵撼我正安眠。
譯文:
清晨的風吹起波浪如銀山,
夜晚的雪爭奇斗艷,覆蓋著如玉的田野。
風力漸漸減弱,波浪卻變得更加兇猛,
整晚的動蕩使我無法安眠。
詩意:
這首詩以舟中遭遇的風雪景象為題材,詩人蘇轍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出內心的深情和對逆境的應對之道。
詩中第一句“曉風吹浪作銀山”,形象地描繪了清晨的風吹起波浪,波浪猶如銀山般起伏不定,給人一種壯美的感覺。
第二句“夜雪爭妍布玉田”,用夜晚的雪花競相飄灑的景象來形容冬天的田野,雪花的潔白與田野的翡翠色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第三句“風力漸衰波更惡”,描繪了風力逐漸減弱,但波浪卻變得更加兇猛,這種對比給人以不穩定和危險的感覺。
最后一句“通宵撼我正安眠”,表達了詩人在這樣的逆境中依然能夠保持平靜和堅定,雖然風雪不停地搖撼著船,但詩人仍能夠保持正常的睡眠。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在舟中遭遇風雪的情景,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逆境的堅韌態度。
詩中所描繪的風雪景象,不僅展現了自然界的壯美和變幻無常,更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態度。盡管面對逆境,詩人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這種積極的心態和應對方式使人產生共鳴。
整首詩以簡短的詞句勾勒出生動的畫面,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把自然界的力量與人的內心境遇相結合,表達了對逆境的應對和對生活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展示了蘇轍卓越的藝術才華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被廣大讀者所喜愛和推崇。
“曉風吹浪作銀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òng fēng xuě wǔ jué
舟中風雪五絕
xiǎo fēng chuī làng zuò yín shān, yè xuě zhēng yán bù yù tián.
曉風吹浪作銀山,夜雪爭妍布玉田。
fēng lì jiàn shuāi bō gèng è, tōng xiāo hàn wǒ zhēng an mián.
風力漸衰波更惡,通宵撼我正安眠。
“曉風吹浪作銀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