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室四鄰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華室四鄰霜”全詩
空階一叢葉,華室四鄰霜。
望闕覺天迥,憶山愁路荒。
途中一留滯,雙鬢颯然蒼。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冬曉呈鄰里》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曉呈鄰里
終夜寢衣冷,開門思曙光。
空階一叢葉,華室四鄰霜。
望闕覺天迥,憶山愁路荒。
途中一留滯,雙鬢颯然蒼。
譯文:
整夜寒冷中穿著衣寢,打開門想望著黎明的光輝。
空蕩蕩的臺階上只有一叢殘葉,華麗的室內四鄰都布滿了霜。
遙望皇宮,感覺天空無邊無際,回憶起山中荒涼的路程而心生愁緒。
旅途中滯留一處,我雙鬢悄然變蒼白。
詩意:
這首詩以冬天的清晨為背景,描繪了詩人的心境。詩人整夜寒冷難眠,希望黎明的曙光能給他帶來希望。詩人的住所冷冷清清,被冰霜籠罩,與華麗的宮殿形成鮮明對比。詩人目光遙望天空,覺得天地之間的距離無邊無際,同時回憶起他曾經走過的荒涼之路,引發了他內心的憂傷。最后,他感嘆自己在旅途中滯留,歲月磨去了他的青春,留下了蒼白的雙鬢。
賞析:
這首詩以冬天的清晨為背景,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寂與憂傷。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冷寂的寢衣、殘葉和霜,以及對外界的遙望與回憶,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無奈和心靈的蒼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每一句都帶有濃郁的詩意。詩人的孤獨和無助在寒冷的冬天中深深地觸動了讀者的心靈,使人對人生的意義和存在的困境產生思考。
“華室四鄰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xiǎo chéng lín lǐ
冬曉呈鄰里
zhōng yè qǐn yī lěng, kāi mén sī shǔ guāng.
終夜寢衣冷,開門思曙光。
kōng jiē yī cóng yè, huá shì sì lín shuāng.
空階一叢葉,華室四鄰霜。
wàng quē jué tiān jiǒng, yì shān chóu lù huāng.
望闕覺天迥,憶山愁路荒。
tú zhōng yī liú zhì, shuāng bìn sà rán cāng.
途中一留滯,雙鬢颯然蒼。
“華室四鄰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