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骎骎下水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展卷骎骎下水船”全詩
誦詩亹亹鋸木屑,展卷骎骎下水船。
未肯尺尋分枉直,日知鑿枘有方圓。
閑官更似楊州學,猶得昏昏書日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答孔武仲》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答孔武仲》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發青衫不記年,
相逢一笑暫欣然。
誦詩亹亹鋸木屑,
展卷骎骎下水船。
未肯尺尋分枉直,
日知鑿枘有方圓。
閑官更似楊州學,
猶得昏昏書日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蘇轍與孔武仲相遇的情景,并以此為引子,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對官職的淡漠態度。詩人在誦讀詩歌時,專注而投入,就像用鋸子切割木頭般,努力地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他展開詩卷,像一艘小船在水面上漂浮,意味著他的詩歌既有自由的流動性,又有穩定的結構。
詩人表示,他不肯因為小節追求過分的拘泥,而是追求直接而自然的表達。他明白自己的詩歌應該有方圓之道,即既有整體的結構和形式,又有細節的鑿鑿實際。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官職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的閑官身份更像是楊州學官,而不是真正的官員,因為他更喜歡安靜地讀書和沉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心境和創作態度。詩人通過對白發、青衫、相遇、笑容等形象的運用,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淡然態度和對友誼的珍惜。他將自己創作詩歌的過程比作鋸木和航行,強調了詩人在寫作過程中的專注和投入。
詩人對詩歌的要求是簡明直接,注重整體框架,同時也注重細節的準確性和實用性。他對官職的態度則表現出對寧靜和自由的向往,將自己比作楊州學官,暗示自己更適合獨自讀書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短的篇幅表達了詩人對創作和生活的態度,融合了對自然、人情和官場的思考,流露出詩人深邃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領悟。
“展卷骎骎下水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á kǒng wǔ zhòng
次韻答孔武仲
bái fà qīng shān bù jì nián, xiāng féng yī xiào zàn xīn rán.
白發青衫不記年,相逢一笑暫欣然。
sòng shī wěi wěi jù mù xiè, zhǎn juǎn qīn qīn xià shuǐ chuán.
誦詩亹亹鋸木屑,展卷骎骎下水船。
wèi kěn chǐ xún fēn wǎng zhí, rì zhī záo ruì yǒu fāng yuán.
未肯尺尋分枉直,日知鑿枘有方圓。
xián guān gèng shì yáng zhōu xué, yóu dé hūn hūn shū rì mián.
閑官更似楊州學,猶得昏昏書日眠。
“展卷骎骎下水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