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箏助發上林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秦箏助發上林鶯”全詩
楚客解書南國恨,秦箏助發上林鶯。
系匏獨負杯中物,擁鼻和逢洛下生。
問得長須添夢想,蓬窗燈火達天明。
〈近遣仆至鐘陵,還言定國與黃君魯直會于舟中,燈火終夜而去。
〉主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復次韻》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復次韻》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滕王閣在誰攜手,
徐孺湖寬可放情。
楚客解書南國恨,
秦箏助發上林鶯。
滕王閣是一座位于長沙的樓閣,作者在描寫這座閣樓時提到了一個問題:“滕王閣在誰攜手?”這句話暗指滕王閣的主人已經不在了,沒有人再能夠領略它的壯麗。接著,作者提到了徐孺湖,它的寬廣使人可以盡情地散發情感。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楚客解書南國恨,秦箏助發上林鶯”。楚客是指來自楚國的客人,解書則表示他解讀了一封來自南國的書信,而這封信中充滿了對南國的思念之情。秦箏則是助唱上林鶯的樂器,作者使用這個意象來表達南國的音樂之美。
接著詩中出現了“系匏獨負杯中物,擁鼻和逢洛下生”。這句話描繪了一個人系著葫蘆獨自負著酒中的美酒,享受著香氣迎面而來的洛水,展現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兩句是:“問得長須添夢想,蓬窗燈火達天明。”這是對自己的寄語,詩人在這里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對人生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夠不斷追求新的夢想,直到擁有更廣闊的視野。蓬窗燈火達天明暗示這是詩人在深夜中寫下這首詩的場景,他的燈火一直燃燒到天明。
整首詩詞以描繪風景和情感為主題,通過對滕王閣、徐孺湖和洛水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追求音樂和美酒的向往。詩人借景抒情,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追求和向往。這首詩富有意境,情感真摯,展現了蘇轍優美的寫作技巧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秦箏助發上林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cì yùn
復次韻
téng wáng gé zài shuí xié shǒu, xú rú hú kuān kě fàng qíng.
滕王閣在誰攜手,徐孺湖寬可放情。
chǔ kè jiě shū nán guó hèn, qín zhēng zhù fā shàng lín yīng.
楚客解書南國恨,秦箏助發上林鶯。
xì páo dú fù bēi zhōng wù, yōng bí hé féng luò xià shēng.
系匏獨負杯中物,擁鼻和逢洛下生。
wèn dé cháng xū tiān mèng xiǎng, péng chuāng dēng huǒ dá tiān míng.
問得長須添夢想,蓬窗燈火達天明。
jìn qiǎn pū zhì zhōng líng, hái yán dìng guó yǔ huáng jūn lǔ zhí huì yú zhōu zhōng, dēng huǒ zhōng yè ér qù.
〈近遣仆至鐘陵,還言定國與黃君魯直會于舟中,燈火終夜而去。
zhǔ
〉主
“秦箏助發上林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