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幽絕云居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僧房幽絕云居小”全詩
僧房幽絕云居小,春日陰睛野色明。
永遠林棲真有道,溺沮耕養亦忘情。
此身此意何年遂,空使常談笑老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又次韻游小云居》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次韻游小云居》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溪上浮花片片輕,
溯流登岸得山行。
僧房幽絕云居小,
春日陰睛野色明。
永遠林棲真有道,
溺沮耕養亦忘情。
此身此意何年遂,
空使常談笑老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寧靜和寂寞生活的向往,同時又探討了人生的無常和追求的意義。詩人游覽溪流,看到漂浮在水上的花瓣輕盈飄動,沿著水流登上岸邊,展開一次山間的行走。僧房位于幽靜偏僻的地方,是一個小而隱蔽的云居。春日的陽光被陰云遮蔽,但野外的景色依然明亮可見。詩人認為那些長期居住在山林中的人們是真正修行的道士,他們忘卻了塵世的煩擾,專注于修身養性。詩人感慨自己的人生和心意何時能得以實現,只能空談笑傲老生。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溪流、山林和僧房,展現了一種追求寧靜和超脫塵世的情感。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修身養性的思考。他贊美了那些在山林中修行的人,認為他們真正擁有了道的境界,超越了塵世的牽絆。詩中的“此身此意何年遂”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對心靈自由的渴望,但又感嘆時光荏苒,無法實現夢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理想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反映了蘇轍對修身養性和追求真理的人生態度。
“僧房幽絕云居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cì yùn yóu xiǎo yún jū
又次韻游小云居
xī shàng fú huā piàn piàn qīng, sù liú dēng àn dé shān xíng.
溪上浮花片片輕,溯流登岸得山行。
sēng fáng yōu jué yún jū xiǎo, chūn rì yīn jīng yě sè míng.
僧房幽絕云居小,春日陰睛野色明。
yǒng yuǎn lín qī zhēn yǒu dào, nì jǔ gēng yǎng yì wàng qíng.
永遠林棲真有道,溺沮耕養亦忘情。
cǐ shēn cǐ yì hé nián suì, kōng shǐ cháng tán xiào lǎo shēng.
此身此意何年遂,空使常談笑老生。
“僧房幽絕云居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