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時豈為斗升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干時豈為斗升祿”全詩
干時豈為斗升祿,聞道應忘寵辱驚。
未了新書誰與讀,重留佳句不勝情。
決科事畢知君喜,俗學消磨意自清。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王適留別》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適留別》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遠謫勞君兩度行,
遠離故鄉,勞碌奔波了兩次,
復將文字試平衡。
再次運用文字來試探平衡之道。
干時豈為斗升祿,
在世間,怎能只為爭取權位和功名,
聞道應忘寵辱驚。
聽到了道理應該忘卻榮辱而不驚。
未了新書誰與讀,
未完成的新書,有誰來讀呢?
重留佳句不勝情。
重復留下美好的句子,情感無法自持。
決科事畢知君喜,
當解決了科舉之事后,知道你會感到喜悅,
俗學消磨意自清。
世俗的學問漸漸消磨,心意自然清明。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轍在離鄉遠謫、追求平衡的過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詩人在外奔波勞碌,卻仍然堅持用文字來追求平衡,試圖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他認為追求功名利祿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應該忘卻塵世的榮辱,追求更高的境界。詩人留下了許多佳句,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但仍然未能完成一部新書,不知道有誰會來讀它。詩人希望能解決科舉之事,以此來獲得一份喜悅,同時他也意識到世俗的學問正在逐漸消磨,而自己的內心卻越發清明。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平衡和超越塵世的思考,展示了蘇轍獨特的文學才華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干時豈為斗升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shì liú bié
次韻王適留別
yuǎn zhé láo jūn liǎng dù xíng, fù jiāng wén zì shì píng héng.
遠謫勞君兩度行,復將文字試平衡。
gàn shí qǐ wèi dòu shēng lù, wén dào yīng wàng chǒng rǔ jīng.
干時豈為斗升祿,聞道應忘寵辱驚。
wèi liǎo xīn shū shuí yǔ dú, zhòng liú jiā jù bù shèng qíng.
未了新書誰與讀,重留佳句不勝情。
jué kē shì bì zhī jūn xǐ, sú xué xiāo mó yì zì qīng.
決科事畢知君喜,俗學消磨意自清。
“干時豈為斗升祿”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