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帆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借我一帆快”全詩
江神欺我貧,屢作風雨礙。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無菜。
白醪幸余瀝,黃卷漫相對。
饑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焦先近不遠,蝸舍聞尚在。
區區問養生,借我一帆快。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汲陽阻風》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汲陽阻風》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汲陽阻風
鐘陵距池陽,相望千里內。
江神欺我貧,屢作風雨礙。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無菜。
白醪幸余瀝,黃卷漫相對。
饑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焦先近不遠,蝸舍聞尚在。
區區問養生,借我一帆快。
中文譯文:
鐘陵離開池陽,相望千里之內。
江神欺騙我這個貧窮之人,頻頻引發風雨阻礙。
欲投宿于皖公的地方,三日才遇到一次機會。
孤篷面對著空山,早餐簡單沒有菜。
白酒幸好還有余釀,黃卷滿桌相對。
饑餓吟詠并不是我的病,快速奔跑是老人的忌諱。
焦先雖近但不遠,蝸舍的聲音仍可聞。
區區問題詢問養生之道,借給我一帆之速。
詩意:
《汲陽阻風》描繪了一個貧窮的詩人在旅途中的遭遇和心境。詩中的鐘陵和池陽是兩個地名,相距千里,詩人蘇轍憑借詩意將其置于同一篇詩中,以突顯詩人旅途的遙遠和辛苦。江神欺貧,風雨頻作,表達了詩人在旅行中遭遇惡劣天氣的不易。詩人渴望能夠在皖公那里投宿,但機會稀少,令他感嘆不已。孤篷面對著空山,朝食單薄,沒有豐盛的菜肴,生活的艱辛和簡樸展現出來。白酒雖幸好還有余釀,黃卷滿桌,但這些并不能解決他的饑餓和困境。詩人表示饑餓吟詠并不是他的病,他知道快速奔跑是老人所不鼓勵的,但他仍然渴望尋求解脫。焦先雖然近在眼前,但又不遠,蝸舍的聲音仍然可聞,這里可能是指他曾居住過的地方。最后,他表達了對養生之道的追問,希望能借助一帆之速來達到目的。
賞析:
《汲陽阻風》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蘇轍旅途中的困境和內心世界。詩中的景物和境遇都富有真實感,通過對風雨阻礙、貧窮環境和饑餓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坎坷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的苦難。詩中的孤篷和空山形象,以及淡淡的早餐和白酒余瀝,都凸顯了詩人的生活貧困和物質匱乏,但他并沒有沉淪于困境,而是用詩歌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堅韌和追求。詩人不滿足于現狀,對養生之道的問詢表明他對身體健康和長壽的向往。最后一句借我一帆快,表達了詩人追求改變和尋求突破的心愿。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貧窮詩人在旅途中的艱難遭遇,表達了他對困境的不滿和對改變的渴望。詩人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自己內心的執著和追求,以及對生活和養生的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質樸而真實,情感真摯,給人一種深深的共鳴和觸動。整首詩意蘊含在貧困和困境中的人們追求改變和尋求希望的心態,飽含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困境的抗爭精神。
“借我一帆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yáng zǔ fēng
汲陽阻風
zhōng líng jù chí yáng, xiāng wàng qiān lǐ nèi.
鐘陵距池陽,相望千里內。
jiāng shén qī wǒ pín, lǚ zuò fēng yǔ ài.
江神欺我貧,屢作風雨礙。
yù tóu wǎn gōng sù, sān rì féng yī yī.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gū péng miàn kōng shān, cháo shí dàn wú cài.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無菜。
bái láo xìng yú lì, huáng juǎn màn xiāng duì.
白醪幸余瀝,黃卷漫相對。
jī yín fēi wú bìng, jí zǒu lǎo suǒ jiè.
饑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jiāo xiān jìn bù yuǎn, wō shě wén shàng zài.
焦先近不遠,蝸舍聞尚在。
qū qū wèn yǎng shēng, jiè wǒ yī fān kuài.
區區問養生,借我一帆快。
“借我一帆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