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床貪聽連宵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床貪聽連宵雨”全詩
對床貪聽連宵雨,奏事驚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異,中茅服食舊相要。
一封同上憐狂直,詔許昌言賴有堯。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五月一日同子瞻轉對》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月一日同子瞻轉對》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羸病不堪金束腰,
永懷江海舊漁樵。
對床貪聽連宵雨,
奏事驚同朔旦朝。
大耿功名元自異,
中茅服食舊相要。
一封同上憐狂直,
詔許昌言賴有堯。
詩意:
詩詞描繪了作者蘇轍五月一日與子瞻(友人)相對而坐的情景。詩中通過描述自己的身體羸弱、不能束腰金帶,卻懷念江海間的漁樵生活,表達了對過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作者在夜晚對床貪聽連綿的雨聲,表現出對自然的向往和對官場忙碌生活的厭倦。他提到自己的朝廷之事令他驚慌,似乎是對地位和名利的厭惡。最后,詩中出現了大耿(指自稱大耿的官員)和茅山(指茅山派道士)的形象,暗示了在功名和官場中,作者與他們有所不同,更加珍惜過去的自由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不滿。通過對比羸病的身體和束縛的金帶與江海漁樵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追求。詩中的連宵雨聲和朝廷之事的驚擾,突出了作者渴望自然寧靜和遠離塵囂的愿望。最后,作者通過描寫大耿和茅山的形象,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在名利和官場中的獨立和堅持。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對自由的追求,展示了蘇轍獨特的官場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
“對床貪聽連宵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uè yī rì tóng zi zhān zhuǎn duì
五月一日同子瞻轉對
léi bìng bù kān jīn shù yāo, yǒng huái jiāng hǎi jiù yú qiáo.
羸病不堪金束腰,永懷江海舊漁樵。
duì chuáng tān tīng lián xiāo yǔ, zòu shì jīng tóng shuò dàn cháo.
對床貪聽連宵雨,奏事驚同朔旦朝。
dà gěng gōng míng yuán zì yì, zhōng máo fú shí jiù xiāng yào.
大耿功名元自異,中茅服食舊相要。
yī fēng tóng shàng lián kuáng zhí, zhào xǔ chāng yán lài yǒu yáo.
一封同上憐狂直,詔許昌言賴有堯。
“對床貪聽連宵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