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雨過一番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池亭雨過一番涼”全詩
不覺行人離恨遠,貪看積水照筵光。
滿堂樽俎歡方劇,極目江湖意自長。
歸去伊川瀟灑地,不須遺念屬清湘。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李昭敘供備宴別湖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昭敘供備宴別湖亭》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池亭雨過一番涼,
云髻羅裙客兩旁。
不覺行人離恨遠,
貪看積水照筵光。
滿堂樽俎歡方劇,
極目江湖意自長。
歸去伊川瀟灑地,
不須遺念屬清湘。
詩意:
這首詩以一幅別離之景描繪了作者在湖亭上舉行酒宴時的情景。雨過后,池亭清涼宜人,坐在旁邊的客人身著華麗的服飾。作者不禁感到行人離別的離恨之情,然而他又貪看著積水中照耀的宴席燈光。整個宴會場面熱鬧喜慶,人們歡笑聲不斷,而作者遠望江湖,心中的思緒卻更加長遠。最后,他宣告要回到伊川這片自由瀟灑的土地上,不再牽掛清湘的事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別離場景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詩人運用自然景物的描繪,如雨過后的清涼池亭和映照宴席的積水,烘托出別離時的離恨之情。其次,通過客人的華麗裝束,進一步烘托出宴席的熱鬧喜慶,與作者內心的離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種對比中,作者的思緒更加遠大,他通過極目遠望江湖,表達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與關切。最后,作者表達了回歸伊川的決心,放下對清湘的牽掛,追求自由瀟灑的生活。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的巧妙結合,展現了作者的獨特情感和對人生的獨立思考。這首詩詞在表達離別情感的同時,又透露出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池亭雨過一番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zhāo xù gōng bèi yàn bié hú tíng
次韻李昭敘供備宴別湖亭
chí tíng yǔ guò yī fān liáng, yún jì luó qún kè liǎng páng.
池亭雨過一番涼,云髻羅裙客兩旁。
bù jué xíng rén lí hèn yuǎn, tān kàn jī shuǐ zhào yán guāng.
不覺行人離恨遠,貪看積水照筵光。
mǎn táng zūn zǔ huān fāng jù, jí mù jiāng hú yì zì zhǎng.
滿堂樽俎歡方劇,極目江湖意自長。
guī qù yī chuān xiāo sǎ dì, bù xū yí niàn shǔ qīng xiāng.
歸去伊川瀟灑地,不須遺念屬清湘。
“池亭雨過一番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