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河橋柳正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日河橋柳正黃”全詩
煙波坐覺胡塵遠,皮幣遙知國計長。
勝處舊聞荷覆水,此行猶及蟹經霜。
使君約我南來飲,人日河橋柳正黃。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贈知雄州王崇拯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贈知雄州王崇拯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趙北燕南古戰場,
何年千里作方塘。
煙波坐覺胡塵遠,
皮幣遙知國計長。
勝處舊聞荷覆水,
此行猶及蟹經霜。
使君約我南來飲,
人日河橋柳正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歷史的戰場和兩位官員之間的情誼。詩中提到了趙國北燕南地區的古代戰場,它已經變成了一片方塘(方形的池塘)。詩人坐在煙波之上,感覺胡人的塵土已經遠去,通過遙遠的皮幣(貴重物品)了解到國家的發展計劃。勝利的地方早已聽說被荷花覆蓋,而蘇轍此行雖然經歷了嚴寒,卻依然能夠欣賞到蟹在霜中行走。使君邀請蘇轍南來共飲,當地的人們正值河橋上柳樹變黃的季節。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方式,通過描繪戰場和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興衰的關切以及對友情的珍惜之情。詩中的戰場被轉化成方塘,展示了歷史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詩人以平和的心態坐在煙波之上,感覺胡人的塵土已經遠去,顯示出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反思。通過皮幣遙知國計長,詩人表達了對國家發展的關注和思考。勝利之地荷覆水,展示了歲月的更迭和事物的變化,而蟹經霜的描寫則表達了作者堅韌不拔的精神。最后,使君約作者南來飲酒,展示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對友情的珍視。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歷史場景和自然景觀,通過景物的變化和詩人的感悟,傳遞了對國家興衰和友情的思考和表達。
“人日河橋柳正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èr zèng zhī xióng zhōu wáng chóng zhěng èr shǒu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贈知雄州王崇拯二首
zhào běi yàn nán gǔ zhàn chǎng, hé nián qiān lǐ zuò fāng táng.
趙北燕南古戰場,何年千里作方塘。
yān bō zuò jué hú chén yuǎn, pí bì yáo zhī guó jì zhǎng.
煙波坐覺胡塵遠,皮幣遙知國計長。
shèng chù jiù wén hé fù shuǐ, cǐ xíng yóu jí xiè jīng shuāng.
勝處舊聞荷覆水,此行猶及蟹經霜。
shǐ jūn yuē wǒ nán lái yǐn, rén rì hé qiáo liǔ zhèng huáng.
使君約我南來飲,人日河橋柳正黃。
“人日河橋柳正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