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受恩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為受恩私”全詩
新阡長宿草,行路拜豐碑。
惠術遐方記,嘉猷信史知。
悲涼哭墳客,不為受恩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惠穆呂公挽詞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惠穆呂公挽詞二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俗非平昔,
賢豪棄此時。
新阡長宿草,
行路拜豐碑。
惠術遐方記,
嘉猷信史知。
悲涼哭墳客,
不為受恩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為挽悼呂公(呂洞賓)而作的二首詞。詩詞以敘述的方式表達了對呂公的敬仰和悼念之情。
首聯描述了時代的變遷,風俗不同于往昔,賢達的人物卻放棄了現在這個時代。這里可以理解為蘇轍對呂公的稱贊,認為呂公不受時代風俗的影響,堅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則。
次聯描繪了呂公的墓地,新修的阡陌(指墓地)長滿了野草,蘇轍在行走的路上向呂公的墳墓行禮。這里表達了蘇轍對呂公墓地的敬重和對呂公精神的追思。
再聯中,蘇轍提到了呂公的惠術(即呂洞賓的方術和道德教誨),他的嘉猷(指呂公的德行和事跡)在遙遠的地方也被人所記載。這表明呂公的影響力和聲望超越了時空的限制。
末聯表達了蘇轍對于呂公逝世的悲涼之情,他為呂公的墳墓哭泣,但這并不是出于私人的感恩之情,而是出于對呂公為社會和他人所做的貢獻的敬仰和悼念。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呂公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傳達了對呂公為社會所做的貢獻的肯定和贊美。詩詞情感真摯,文字簡練,展現了蘇轍對呂公的高度評價和對道德倫理的關注。
“不為受恩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ì mù lǚ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惠穆呂公挽詞二首
fēng sú fēi píng xī, xián háo qì cǐ shí.
風俗非平昔,賢豪棄此時。
xīn qiān zhǎng sù cǎo, xíng lù bài fēng bēi.
新阡長宿草,行路拜豐碑。
huì shù xiá fāng jì, jiā yóu xìn shǐ zhī.
惠術遐方記,嘉猷信史知。
bēi liáng kū fén kè, bù wéi shòu ēn sī.
悲涼哭墳客,不為受恩私。
“不為受恩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