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從來成底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奔走從來成底事”全詩
欲趁閑年就新宅,不辭暑月臥斜陽。
修篁已謝前人種,甘井何妨眾口嘗。
奔走從來成底事,安居到處漫為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將拆舊屋權住西廊》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拆舊屋權住西廊》是蘇轍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我一生中從未擁有過三間房屋,
今年初建成了一座百步長廊。
想趁著閑暇的年歲住進新宅,
不吝辭別酷暑,躺臥斜陽。
修剪的竹林已經失去了前人栽種的風采,
甜井又有何妨供眾人品嘗。
奔波勞碌一直是我的底線要求,
安居樂業,無論何處都成為了我的鄉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蘇轍對于安居樂業的向往和追求。他表達了對于舊屋的拆除和新宅的建造的渴望,希望能在新的環境中過上寧靜舒適的生活。他愿意忍受酷暑,享受斜陽的寧靜,以此來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詩中還提到了修剪的竹林和甜井,暗示著詩人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和喜悅。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一直以來奔波勞碌的生活態度,他認為安居樂業無論在哪里都可以成為他的家園。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于安逸生活的追求和對于家園的向往。他渴望擁有一座寬敞明亮的新宅,以取代狹小的舊屋。他愿意忍受酷暑,享受斜陽的寧靜,表達了對于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修剪的竹林和甜井則體現了他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和喜悅的心態。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蘇轍對于安居樂業的追求和對于家園的向往,表達了他對于寧靜舒適生活的渴望和努力。這首詩詞通過對于居住環境的改變來表達詩人對于內心安寧的追求,同時也體現了他對于與他人分享喜悅和財富的樂觀態度。整體上,這首詩詞既表達了個人情感,又體現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奔走從來成底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chāi jiù wū quán zhù xī láng
將拆舊屋權住西廊
píng shēng wèi yǒu sān jiān wū, jīn suì chū chéng bǎi bù láng.
平生未有三間屋,今歲初成百步廊。
yù chèn xián nián jiù xīn zhái, bù cí shǔ yuè wò xié yáng.
欲趁閑年就新宅,不辭暑月臥斜陽。
xiū huáng yǐ xiè qián rén zhǒng, gān jǐng hé fáng zhòng kǒu cháng.
修篁已謝前人種,甘井何妨眾口嘗。
bēn zǒu cóng lái chéng dǐ shì, ān jū dào chù màn wèi xiāng.
奔走從來成底事,安居到處漫為鄉。
“奔走從來成底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