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吏相逢嘲土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吏相逢嘲土牛”全詩
毋謂徐公不堪用,諸人自與世沉浮。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歸守梓潼兼簡呂元鈞三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歸守梓潼兼簡呂元鈞三絕》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年來,我一直守護著吾州的符竹(古代地方官署的標志),現在送別周正孺自考功郎中歸守梓潼,同時也簡單向呂元鈞告別。在這十年間,曾有一些舊部下嘲笑我像一頭牛一樣土氣。他們不要以為徐公(指自己)無法勝任,人們自己都會隨著世事的興衰而沉浮。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的個人情感和對官場的感慨。蘇轍在吾州守護符竹已有十年之久,現在送別周正孺回到梓潼,同時也簡單向呂元鈞告別。在這十年間,他遭受了一些舊部下的嘲笑和詆毀,被認為土氣像一頭牛。然而,他并不認為自己不適合擔任徐公的職務,相信人們會隨著世事的變遷而有所起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蘇轍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在官場中遭受詆毀和誤解的感受。他以符竹守吾州的經歷為背景,描繪了自己在這個地方的官職以及與周正孺和呂元鈞的交往。詩中的"十年來,我一直守護著吾州的符竹"暗示了蘇轍在這個地方已經任職了很長時間。"故吏相逢嘲土牛"表明他在官場中受到了一些舊部下的嘲笑和詆毀,被看作是一個土氣的人,類似于一頭牛。然而,蘇轍并不認同這種看法,他通過"毋謂徐公不堪用,諸人自與世沉浮"表達了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對那些嘲笑他的人的不屑。他相信人們的評判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
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對官場風波的淡然態度。盡管他遭受了嘲笑和誤解,但他自信自己的才能,并相信時光會證明他的價值。這首詩詞在表達作者情感的同時,也傳遞了一種人生哲理,即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保持自信和堅忍,相信自己的價值會得到認可。
“故吏相逢嘲土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u zhēng rú zì kǎo gōng láng zhōng guī shǒu zǐ tóng jiān jiǎn lǚ yuán jūn sān jué
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歸守梓潼兼簡呂元鈞三絕
shí nián fú zhú shǒu wú zhōu, gù lì xiāng féng cháo tǔ niú.
十年符竹守吾州,故吏相逢嘲土牛。
wú wèi xú gōng bù kān yòng, zhū rén zì yú shì chén fú.
毋謂徐公不堪用,諸人自與世沉浮。
“故吏相逢嘲土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