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但清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念但清涼”全詩
巖高日氣薄,秀色如新洗。
入門塵慮慮,盥漱得清泚。
高堂見真人,不覺首自稽。
祖師古禪伯,荊棘昔親啟。
人跡尚蕭條,豺狼夜相抵。
白鶴導清泉,甘芳勝醇醴。
聲鳴青龍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滿畦勝,豈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飲食安四體。
一念但清涼,四方盡兄弟。
何言庇華屋,食苦當如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游泰山四首 靈巖寺》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泰山四首 靈巖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山何重重,行盡土囊底。
翠綠的山巒層層疊疊,走到了土囊的盡頭。
這兩句描繪了蘇轍游覽泰山時所見到的青山連綿不絕的景象。詩人用"土囊"比喻自己的旅途,表達了泰山的壯麗和遼闊。
巖高日氣薄,秀色如新洗。
高聳的巖石云端,日光稀薄,美景宛如剛洗過一般嫵媚動人。
這兩句描述了巖石高聳的景象和清新的美景,給人以清涼、寧靜的感覺。
入門塵慮慮,盥漱得清泚。
進入寺門,塵埃的煩惱煩擾,洗凈后得到清澈純凈。
這兩句表達了蘇轍進入靈巖寺后,身心得到凈化和舒緩的心境。
高堂見真人,不覺首自稽。
在高堂中見到真正的修行者,不由自主地鞠躬致敬。
這兩句表達了蘇轍對于修行者的敬意和欽佩之情。
祖師古禪伯,荊棘昔親啟。
祖師是古代的禪宗前輩,曾經親自開啟了這個修行的道場。
這兩句稱頌了靈巖寺的祖師古禪伯,表達了對祖師的敬仰和敬重。
人跡尚蕭條,豺狼夜相抵。
人們的痕跡依然稀少,夜晚有豺狼出沒。
這兩句描繪了靈巖寺僻靜的環境,暗示著修行者們在這里面臨著各種困難和考驗。
白鶴導清泉,甘芳勝醇醴。
白鶴引導著清泉,甘甜的芳香勝過美酒。
這兩句描繪了靈巖寺內清泉的清新和香氣的芬芳,表達了修行者們在這里能夠得到內心的滋養和安慰。
聲鳴青龍口,光照白石陛。
鐘聲在青龍口回蕩,陽光照耀在白石臺階上。
這兩句描繪了靈巖寺內鐘聲悠揚和陽光明媚的景象,給人以莊嚴和祥和之感。
尚可滿畦勝,豈惟濯蔬米。
不僅可以滿足于吃素和簡單的飲食,更應該追求內心的滿足。
這兩句表達了修行者們應該追求內心的滿足和提升,而不僅僅滿足于物質的享受。
居僧三百人,飲食安四體。
寺中居住著三百位僧人,飲食起居都得到了滿足。
這兩句描繪了靈巖寺內居住著三百位僧人,他們的飲食起居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和安排。
一念但清涼,四方盡兄弟。
只要內心清涼,四方的人都是兄弟。
這兩句表達了修行者們的內心境界,只要心靈純凈,就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團結。
何言庇華屋,食苦當如薺。
何必說庇護華麗的房屋,吃苦就像吃薺菜一樣。
這兩句表達了修行者們應該摒棄對物質的追求,而能夠接受艱苦的生活方式,以苦為樂。
這首詩詞《游泰山四首 靈巖寺》通過描繪泰山景色和靈巖寺的生活場景,表達了蘇轍對修行者的敬意和對內心凈化的追求。詩中融入了佛教的修行思想,強調了修行者應該超越物質欲望,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滿足。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觀和修行者的生活為主題,通過對泰山和靈巖寺的描繪,傳達了蘇轍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和倡導。
“一念但清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tài shān sì shǒu líng yán sì
游泰山四首 靈巖寺
qīng shān hé chóng chóng, xíng jǐn tǔ náng dǐ.
青山何重重,行盡土囊底。
yán gāo rì qì báo, xiù sè rú xīn xǐ.
巖高日氣薄,秀色如新洗。
rù mén chén lǜ lǜ, guàn shù dé qīng cǐ.
入門塵慮慮,盥漱得清泚。
gāo táng jiàn zhēn rén, bù jué shǒu zì jī.
高堂見真人,不覺首自稽。
zǔ shī gǔ chán bó, jīng jí xī qīn qǐ.
祖師古禪伯,荊棘昔親啟。
rén jī shàng xiāo tiáo, chái láng yè xiāng dǐ.
人跡尚蕭條,豺狼夜相抵。
bái hè dǎo qīng quán, gān fāng shèng chún lǐ.
白鶴導清泉,甘芳勝醇醴。
shēng míng qīng lóng kǒu, guāng zhào bái shí bì.
聲鳴青龍口,光照白石陛。
shàng kě mǎn qí shèng, qǐ wéi zhuó shū mǐ.
尚可滿畦勝,豈惟濯蔬米。
jū sēng sān bǎi rén, yǐn shí ān sì tǐ.
居僧三百人,飲食安四體。
yī niàn dàn qīng liáng, sì fāng jǐn xiōng dì.
一念但清涼,四方盡兄弟。
hé yán bì huá wū, shí kǔ dāng rú jì.
何言庇華屋,食苦當如薺。
“一念但清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