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縱橫題壁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筆縱橫題壁處”全詩
歸來侍従三朝舊,老去雍容平地仙。
落筆縱橫題壁處,誦詩清壯舉杯前。
東游邂逅迎歸旐,淚落城南下馬阡。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張文裕侍郎挽詞》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文裕侍郎挽詞》是蘇轍寫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張文裕侍郎長期在西南地區任職二十年后歸來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持節西南二十年,
華堂遺像已蒼然。
歸來侍從三朝舊,
老去雍容平地仙。
落筆縱橫題壁處,
誦詩清壯舉杯前。
東游邂逅迎歸旐,
淚落城南下馬阡。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張文裕侍郎在西南地區擔任職務二十年后歸來的情景。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張文裕的敬意和對他辛勤工作的贊美,同時也流露出對時光流逝和歲月變遷的感慨之情。
賞析:
詩詞的開頭兩句“持節西南二十年,華堂遺像已蒼然”表明張文裕在西南地區任職二十年之久,他的形象已被時間的流逝所侵蝕。這里的“持節”意味著張文裕在治理西南地區時的嚴謹和堅持,他的形象已經成為華堂中的一尊遺像,顯示出他的功績和威望。
接下來的兩句“歸來侍從三朝舊,老去雍容平地仙”表明張文裕回到朝廷侍奉君主,繼續他曾經的職責。他雖然年老,但仍然保持著雍容華貴的風度,被人們尊稱為“平地仙人”。這里的“平地仙”形容張文裕的儀態高雅,與塵世之間有一種超脫的氣質。
接下來的兩句“落筆縱橫題壁處,誦詩清壯舉杯前”描繪了張文裕在壁上留下字跡的情景。他以雄健的筆觸書寫,誦讀著自己的詩篇,展現出他清晰而威武的形象。這里的“縱橫題壁處”表達了張文裕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展示了他高尚的品味和才華。
最后兩句“東游邂逅迎歸旐,淚落城南下馬阡”描繪了張文裕歸來時的情景。人們東游迎接他回來,相逢之際令人感動,張文裕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這里的“城南下馬阡”描述了他回到城市時下馬的場景,展示了他受人敬仰和重視的形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張文裕侍郎的形象和情景,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詩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描寫和優美的語言,展現了蘇轍高超的藝術才華和對文人士大夫的贊美之情。
“落筆縱橫題壁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wén yù shì láng wǎn cí
張文裕侍郎挽詞
chí jié xī nán èr shí nián, huá táng yí xiàng yǐ cāng rán.
持節西南二十年,華堂遺像已蒼然。
guī lái shì cóng sān cháo jiù, lǎo qù yōng róng píng dì xiān.
歸來侍従三朝舊,老去雍容平地仙。
luò bǐ zòng héng tí bì chù, sòng shī qīng zhuàng jǔ bēi qián.
落筆縱橫題壁處,誦詩清壯舉杯前。
dōng yóu xiè hòu yíng guī zhào, lèi luò chéng nán xià mǎ qiān.
東游邂逅迎歸旐,淚落城南下馬阡。
“落筆縱橫題壁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