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賢希闊未嘗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圣賢希闊未嘗中”全詩
眼看芍藥紛紛盡,賴有櫻桃顆顆同。
塵編何用朝朝看,新釀還須處處賒。
好事若能頻載酒,不妨時復到楊家。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答見和》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見和》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歲月流轉、人事如夢的主題。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花柳蕭條行已老,
圣賢希闊未嘗中。
眼看芍藥紛紛盡,
賴有櫻桃顆顆同。
塵編何用朝朝看,
新釀還須處處賒。
好事若能頻載酒,
不妨時復到楊家。
詩意:
這首詩詞以花卉的凋零和人事的變遷為線索,表達了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感慨。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衰敗和人生的轉變,表達了對時光無情的思考,并寄托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首句“花柳蕭條行已老”,表現了花柳街巷的凄涼景象,暗示了歲月流逝的無情。接著,“圣賢希闊未嘗中”,表達了作者對圣賢人物的渴望,但卻難以在現實中得到。這兩句揭示了人事無常的真實面貌。
接下來的兩句“眼看芍藥紛紛盡,賴有櫻桃顆顆同”,通過描繪芍藥凋謝和櫻桃盛開的景象,表達了生命的輪回和新生的希望。芍藥象征著美好而短暫的事物,而櫻桃則象征著新的生機和希望。
下一句“塵編何用朝朝看”,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虛幻世界的淡然態度。他認為紛繁的塵世并沒有實際意義,不值得一再追尋。
“新釀還須處處賒”這一句,表達了對新酒的渴望,并借酒喻人生的美好事物。作者認為,美好的事物需要不斷追求和享受,而不是被束縛于物質和形式。
最后兩句“好事若能頻載酒,不妨時復到楊家”,表達了作者的豪情和對歡樂的向往。楊家可能指的是楊國福,因其豪情壯志而聞名。通過將好事與酒結合,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頻繁地享受美好事物和快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生變遷,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無常的思考,并寄托了對美好事物和快樂的追求。它展示了蘇轍對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對美好的向往,是一首思想深邃、意境優美的宋代詩詞。
“圣賢希闊未嘗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jiàn hé
答見和
huā liǔ xiāo tiáo xíng yǐ lǎo, shèng xián xī kuò wèi cháng zhōng.
花柳蕭條行已老,圣賢希闊未嘗中。
yǎn kàn sháo yào fēn fēn jǐn, lài yǒu yīng táo kē kē tóng.
眼看芍藥紛紛盡,賴有櫻桃顆顆同。
chén biān hé yòng zhāo zhāo kàn, xīn niàng hái xū chǔ chù shē.
塵編何用朝朝看,新釀還須處處賒。
hǎo shì ruò néng pín zài jiǔ, bù fáng shí fù dào yáng jiā.
好事若能頻載酒,不妨時復到楊家。
“圣賢希闊未嘗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