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飽人生真易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飽人生真易足”全詩
寺蕭條仍負郭,閑官疏散亦肩輿。
摘茶戶外烝黃葉,掘筍林中間綠蔬。
一飽人生真易足,試營茅屋傍僧居。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雨后游大愚》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后游大愚》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風景依舊四月仍是春,淫雨剛停積水已消。廟宇荒涼負郭境,閑官疏散亦扶軒。采茶戶外炊黃葉,挖筍林間嫩綠蔬。一飽人生實易足,試建茅屋靠僧居。
詩意:
《雨后游大愚》描繪了一個雨后的景象,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詩中描述了四月初春的景色,雨過天晴,大地開始恢復生機。廟宇荒涼,寂寥無人,反映了社會的動蕩不安和官僚體制的腐敗。閑官們紛紛離去,肩扛車轎,顯示了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安定生活的渴望。在這樣的環境中,作者以樸素的方式體驗生活的真諦,采茶、挖筍,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滋養。他認為人生的滿足并不需要太多,一種簡樸的生活態度足以讓人心滿意足。最后,他試著建造一間茅屋,靠近僧人的居所,希望通過追求內心的寧靜來獲得真正的滿足。
賞析:
《雨后游大愚》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社會現象,展示了蘇轍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詩中運用了簡練而質樸的語言,營造出靜謐而清新的氛圍。作者以自然景色和廟宇的荒涼來對比社會的混亂和腐敗,表達了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詩中的采茶、挖筍等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簡樸生活的追求。最后,作者試圖通過建造茅屋和靠近僧人的居所來追求心靈的寧靜和精神的滿足。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真實幸福的追求,體現了宋代文人儒雅淡泊的生活態度。
“一飽人生真易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hòu yóu dà yú
雨后游大愚
fēng guāng sì yuè shàng chūn yú, yín yǔ chū gān jī lǎo chú.
風光四月尚春余,淫雨初乾積潦除。
sì xiāo tiáo réng fù guō, xián guān shū sàn yì jiān yú.
寺蕭條仍負郭,閑官疏散亦肩輿。
zhāi chá hù wài zhēng huáng yè, jué sǔn lín zhōng jiān lǜ shū.
摘茶戶外烝黃葉,掘筍林中間綠蔬。
yī bǎo rén shēng zhēn yì zú, shì yíng máo wū bàng sēng jū.
一飽人生真易足,試營茅屋傍僧居。
“一飽人生真易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