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一生非有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游宦一生非有已”全詩
游宦一生非有已,隱居萬事不由天。
崎嶇檻阱方謀食,嘯傲山林肯計年。
賴已將心問盧老,相逢他日笑風顛。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黃大臨秀才見寄》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黃大臨秀才見寄》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故人聚散霜前葉,
往事眇茫風際煙。
游宦一生非有已,
隱居萬事不由天。
崎嶇檻阱方謀食,
嘯傲山林肯計年。
賴已將心問盧老,
相逢他日笑風顛。
中文譯文:
從前的朋友聚散如霜前的樹葉,
往事模糊如風中的煙霧。
我游歷宦海一生,并不滿足,
退隱山居,萬事并非由命定。
在艱難曲折中謀生計,
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度過歲月。
我慶幸曾向盧老請教心事,
期待將來再相聚時歡笑不已。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蘇轍對友情和人生的思考。他提到了過去的朋友們如同樹葉一樣聚散無常,過去的回憶已經模糊不清。他在社會上歷經風雨,發現游走在宦海中的一生并不能使他滿足,于是選擇了隱居山居。他認為人的命運并非完全由天命決定,而是需要在困難中努力謀生。然而,他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度過歲月,坦然面對人生的起伏。他感激曾向長者盧老請教心事,期待未來再次相聚時能歡笑不已。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蘇轍對于友情和人生選擇的思考。他通過描繪樹葉的聚散、風煙的模糊來暗示友情和過去的記憶已經逝去。他觸及到了人生的追求與選擇,認為游走于世的一生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而退隱山林則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在困難和挫折中尋找出路,蘇轍表達了自己對于人生的態度。他還表達了對長者的感激之情,期待著未來與他再次相會時的歡笑。整首詩情感真摯,思想深刻,讓人在平淡中體味到了人生的哲理。
“游宦一生非有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uáng dà lín xiù cái jiàn jì
次韻黃大臨秀才見寄
gù rén jù sàn shuāng qián yè, wǎng shì miǎo máng fēng jì yān.
故人聚散霜前葉,往事眇茫風際煙。
yóu huàn yī shēng fēi yǒu yǐ, yǐn jū wàn shì bù yóu tiān.
游宦一生非有已,隱居萬事不由天。
qí qū kǎn jǐng fāng móu shí, xiào ào shān lín kěn jì nián.
崎嶇檻阱方謀食,嘯傲山林肯計年。
lài yǐ jiāng xīn wèn lú lǎo, xiāng féng tā rì xiào fēng diān.
賴已將心問盧老,相逢他日笑風顛。
“游宦一生非有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