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來未免答譏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來未免答譏嘲”全詩
蓬篛籠船聊似屋,漁樵把臂便成交。
不妨袖里攜詩卷,尚可床頭置藥包。
古史欲成身愈困,客來未免答譏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在宦游途中的心情和境遇。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
宦游欲學林間鵲,每到新年旋疊巢。
蓬篛籠船聊似屋,漁樵把臂便成交。
不妨袖里攜詩卷,尚可床頭置藥包。
古史欲成身愈困,客來未免答譏嘲。
譯文:
乘坐小舟出發在筠江,我渴望學習林間的喜鵲,每逢新年它們都會迅速重新筑巢。
草席和篾籬搭建的船,勉強堪比一座房舍,漁夫和樵夫揮臂打招呼便成了朋友。
無妨我帶著詩卷藏在袖中,還能把藥包放在床頭。
但是,努力要成為古代的名人卻愈發困難,每當有客人來訪也難免要應對他們的嘲笑和譏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在宦游過程中的感慨和心情。蘇轍本人是一位文人學士,因政治觸犯而被貶謫到地方任職,失去了官職和權力。詩中的"宦游"指的是他離開原居地,四處奔波的經歷。
首句"宦游欲學林間鵲,每到新年旋疊巢"表達了蘇轍對自己境遇的反思。他希望能夠像林間的喜鵲一樣自由自在,但每逢新年,喜鵲們都會重新筑巢,這暗喻了蘇轍在宦游中努力奮斗,卻無法擺脫現實困境的艱辛。
接下來的兩句"蓬篛籠船聊似屋,漁樵把臂便成交"描繪了蘇轍在小船上的情景。他所乘坐的船雖然簡陋,但對他來說卻像是一座房舍,漁夫和樵夫們的友善打招呼讓他感到溫暖和親切。
第三句"不妨袖里攜詩卷,尚可床頭置藥包"表達了蘇轍對文學和醫學的執著。他將詩卷藏在袖子里,隨時準備創作和抒發情感;同時,他還將藥包放在床頭,意味著他對疾病的關注和治療。
最后兩句"古史欲成身愈困,客來未免答譏嘲"反映了蘇轍在宦游過程中的挫折和不易。他懷揣著成為古代名人的愿望,但現實的困難使他越發感到困頓和掙扎,而且來訪的客人常常會對他進行嘲笑和譏諷。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宦游途中的景象和表達詩人內心的思考,展現了蘇轍在困境中堅持追求文學和醫學的精神,以及對理想的執著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中融入了自然景物和人情味道,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蘇轍的心境,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的孤獨和堅持。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作為一位文人的情懷和境遇,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客來未免答譏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xiǎo zhōu chū yún jiāng èr shǒu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
huàn yóu yù xué lín jiān què, měi dào xīn nián xuán dié cháo.
宦游欲學林間鵲,每到新年旋疊巢。
péng ruò lóng chuán liáo shì wū, yú qiáo bǎ bì biàn chéng jiāo.
蓬篛籠船聊似屋,漁樵把臂便成交。
bù fáng xiù lǐ xié shī juàn, shàng kě chuáng tóu zhì yào bāo.
不妨袖里攜詩卷,尚可床頭置藥包。
gǔ shǐ yù chéng shēn yù kùn, kè lái wèi miǎn dá jī cháo.
古史欲成身愈困,客來未免答譏嘲。
“客來未免答譏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三肴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