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自相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鄰里自相歡”全詩
家有三斗釀,春余半月寒。
雞豚不改舊,鄰里自相歡。
元日應無客,蕭然不著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除夜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除夜二首》是蘇轍所寫的兩首詩詞,描述了過除夜的景象和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每年都寫除夜詩,
一年一歲又凋零。
家中有三斗釀酒,
春天還有半月的寒冷。
家禽家畜未曾改變,
鄰里間相互歡聚。
元旦應該沒有客人,
寂寥無人戴冠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在除夜這一特殊時刻的心情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他每年都寫除夜詩,象征著歲月的循環和人生的變遷。他觸景生情地觀察家中的釀酒過程,感嘆時間如同春天的半個月,帶來寒冷和凋零。盡管歲月更替,家中的禽畜卻沒有改變,鄰里間依然歡聚。然而,元旦這一特殊的日子卻沒有客人到來,使得寂寥和孤獨感更加顯著。
賞析:
這首詩以除夜為背景,通過對家庭、鄰里和時間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慨。蘇轍以簡練的文字,傳達了歲月易逝、時光荏苒的主題。他通過對釀酒、季節和家庭的描寫,表達了對時間流轉的思考和對生命瞬息即逝的感嘆。詩中的寂寥和孤獨感,與除夜時的喧鬧和歡聚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奈。
這首詩揭示了人類對時間流逝的無力感和對歲月易逝的擔憂,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家庭和鄰里關系的珍視。通過寥寥數語,蘇轍成功地以除夜為背景,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感嘆時光流轉的同時也對生活中的珍貴之處有所體悟。
“鄰里自相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ú yè èr shǒu
除夜二首
nián nián fù chú yè, yī fù yī shuāi cán.
年年賦除夜,一賦一衰殘。
jiā yǒu sān dòu niàng, chūn yú bàn yuè hán.
家有三斗釀,春余半月寒。
jī tún bù gǎi jiù, lín lǐ zì xiāng huān.
雞豚不改舊,鄰里自相歡。
yuán rì yīng wú kè, xiāo rán bù zhe guān.
元日應無客,蕭然不著冠。
“鄰里自相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