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酒杯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死在酒杯里”全詩
自言衰病根,死在酒杯里。
今年各南遷,百事付諸子。
誰言瘴霧中,乃有相逢喜。
連床聞動息,一夜再三起。
泝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猶止之,其余真止矣。
飄然從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萬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和陶公止酒》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和陶公止酒》是蘇轍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沒有大的過錯,臨老時重復戒酒。
自言衰病根源在于酒,死在酒杯之中。
今年大家都南遷去了,百事交給子孫。
誰說在瘴霧之中,竟然有喜悅的相逢。
連床上都能聽到動靜,一夜里不斷起身。
順著流動上下顛簸,這病到底怎么治愈。
平生不責備別人,卻難免也追求自我。
雖然沒有戒酒,但其他真的戒止了。
像孔子一樣自由飄然,乘著木桶南漂。
路上遇到安期生,一笑值得萬萬祭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寫給他的朋友子瞻和陶公的回信。蘇轍在詩中表達了對自己年輕時的無所畏懼和對老年時的反思。他認為年輕時并沒有犯下什么大錯,但在年老之際,卻不斷重復戒酒的決定。他自嘲地說,自己的衰病根源在于酒,并且感嘆自己可能會死在酒杯之中。
接著,蘇轍提到了當年的朋友們都南遷去了,把百事交給了子孫。他提到在瘴霧籠罩的地方,竟然還有一些歡樂的相逢,表達了對生活的一絲希望和喜悅。
詩中的“連床聞動息,一夜再三起”描述了蘇轍夜晚在床上輾轉反側的情景,他的病情讓他無法得到安寧。他疑惑地問道,即使順著流動的河水上下顛簸,這病到底怎么治愈。
最后幾句詩中,蘇轍表達了他平生不責備別人的態度,但也難免追求自我滿足。盡管他沒有戒酒,但他表示在其他方面確實做了一些戒止。他以孔子為榜樣,自由自在地漂蕩南海,遇到安期生時,對方的一笑值得萬分祭拜。
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對自身命運的反思。通過對酒與年老、病痛的關系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無常的感慨。同時,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自由的追求。
“死在酒杯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hé táo gōng zhǐ jiǔ
次韻子瞻和陶公止酒
shào nián wú dà guò, lín lǎo chóng fù zhǐ.
少年無大過,臨老重復止。
zì yán shuāi bìng gēn, sǐ zài jiǔ bēi lǐ.
自言衰病根,死在酒杯里。
jīn nián gè nán qiān, bǎi shì fù zhū zǐ.
今年各南遷,百事付諸子。
shuí yán zhàng wù zhōng, nǎi yǒu xiāng féng xǐ.
誰言瘴霧中,乃有相逢喜。
lián chuáng wén dòng xī, yī yè zài sān qǐ.
連床聞動息,一夜再三起。
sù liú fǔ yǎng dé, cǐ bìng jìng hé lǐ.
泝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píng shēng bù yóu rén, wèi miǎn yì qiú jǐ.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fēi jiǔ yóu zhǐ zhī, qí yú zhēn zhǐ yǐ.
非酒猶止之,其余真止矣。
piāo rán cóng kǒng gōng, chéng fú nán hǎi sì.
飄然從孔公,乘桴南海涘。
lù féng ān qī shēng, yī xiào qiān wàn sì.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萬祀。
“死在酒杯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