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復負婁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復負婁公”全詩
可憐狄仁杰,猶復負婁公。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讀史六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史六首》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江河浩渺如屋宇般壯闊的景象,以及歷史中偉大人物的悲壯遭遇。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河浪如屋,要須滄海容。
江河的浪潮像房屋一樣巨大,需要寬廣的滄海來容納。
可憐狄仁杰,猶復負婁公。
可憐的是狄仁杰,他仍然背負著婁公(指楊炯)的冤屈。
這首詩詞通過對江河浩渺的描繪和對狄仁杰的稱贊,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感慨。江河浪潮的比喻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歷史的廣闊和壯麗,暗示了歷史的長河匯聚了無數英雄豪杰。而狄仁杰作為歷史上杰出的官員和智慧的化身,被描繪為受到冤屈的可憐人物。通過這樣的對比,作者反思了歷史的不公和英雄的命運。
在賞析上,這首詩詞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等修辭手法,通過形象生動的描繪,讓讀者對歷史的遼闊和悲壯的人物形象產生強烈的感受。同時,通過狄仁杰的形象,詩詞也呈現了作者對英雄悲劇命運的關注和反思。整體上,這首詩詞既展示了歷史的輝煌和壯麗,又表達了對人物命運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感傷和深意。
“猶復負婁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hǐ liù shǒu
讀史六首
jiāng hé làng rú wū, yào xū cāng hǎi róng.
江河浪如屋,要須滄海容。
kě lián dí rén jié, yóu fù fù lóu gōng.
可憐狄仁杰,猶復負婁公。
“猶復負婁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