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山環合疑無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亂山環合疑無路”全詩
仿佛夢中尋蜀道,興州東谷鳳州西。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絕句二首之一》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絕句二首之一》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亂山環合疑無路,
小徑縈回長傍溪。
仿佛夢中尋蜀道,
興州東谷鳳州西。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象,描述了作者在奉使契丹途中所經歷的旅途艱辛和迷茫感。亂山環合,山勢錯綜復雜,給人一種迷失方向的感覺,仿佛沒有路可走。小徑彎曲回旋,沿著溪流流轉不定。作者感覺自己就像在夢中尋找著通往蜀道的路,蜀道是古代蜀地和中原地區之間的一條重要通道,象征著一種前往目的地的追求。興州位于東方的山谷,鳳州則位于西方,這兩個地方分別代表著起點和終點,詩中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思緒和期待。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畫卷,通過描繪山勢和小徑的曲折,展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迷茫和困惑。詩中仿佛夢中尋蜀道的描寫,將詩情與傳統文學中的蜀道聯想在一起,增添了一種神秘和探尋的色彩。最后兩句以興州和鳳州的東西方向作為起點和終點的象征,表達了作者對結束旅途、達到目的地的渴望。整首詩詞雖短小,但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情感,使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亂山環合疑無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wǔ jué jù èr shǒu zhī yī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絕句二首之一
luàn shān huán hé yí wú lù, xiǎo jìng yíng huí zhǎng bàng xī.
亂山環合疑無路,小徑縈回長傍溪。
fǎng fú mèng zhōng xún shǔ dào, xìng zhōu dōng gǔ fèng zhōu xī.
仿佛夢中尋蜀道,興州東谷鳳州西。
“亂山環合疑無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