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發裝成老法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束發裝成老法師”全詩
垂空旋取海棕子,束發裝成老法師。
變化密移人不悟,壞成相續我心知。
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當年廊廟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過侄寄椰冠》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侄寄椰冠》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衰發秋來半是絲,
幅巾緇撮強為儀。
垂空旋取海棕子,
束發裝成老法師。
變化密移人不悟,
壞成相續我心知。
茅檐竹屋南溟上,
亦似當年廊廟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軾的衰朽之感以及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蘇軾在詩中以自己衰老的形象為切入點,表達了對時光的感嘆和對歲月流逝的思考。他感嘆自己的頭發已經變得稀疏,像秋天的絲線一樣,但他仍然以一種莊重的儀態系上黑色幅巾,以示自己的身份。他將海棕子(一種植物)從高處取下,將其編成椰冠,戴在頭上,仿佛是一個虔誠的老法師。他認為人們對他的變化并不敏感,他的衰老之感只有自己心知。最后,他提到茅檐竹屋,讓人聯想到過去在廊廟中的身影,暗示了他曾經的榮耀和輝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自己衰老的形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人生變遷的思考。蘇軾以一種既莊重又自嘲的方式,將自己的衰老與修身養性相結合,通過束發裝成老法師的形象,表達了他對內在精神追求的堅持。他意識到人們對他的變化并不敏感,只有他自己心知其中的無奈和痛楚。最后兩句以茅檐竹屋為背景,勾起了他過去輝煌的時光,暗示了他對過去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
整首詩詞表達了時光流轉、衰老與成長的主題,以及對自身和人生的反思。蘇軾通過自我觀察和內心的體驗,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歲月的無情和對往昔的懷念。這首詩詞既是蘇軾個人的心境抒發,也是對人生哲理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束發裝成老法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zhí jì yē guān
過侄寄椰冠
shuāi fā qiū lái bàn shì sī, fú jīn zī cuō qiáng wèi yí.
衰發秋來半是絲,幅巾緇撮強為儀。
chuí kōng xuán qǔ hǎi zōng zi, shù fà zhuāng chéng lǎo fǎ shī.
垂空旋取海棕子,束發裝成老法師。
biàn huà mì yí rén bù wù, huài chéng xiāng xù wǒ xīn zhī.
變化密移人不悟,壞成相續我心知。
máo yán zhú wū nán míng shàng, yì shì dāng nián láng miào shí.
茅檐竹屋南溟上,亦似當年廊廟時。
“束發裝成老法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