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得佳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徐行得佳處”全詩
危亭在山腹,物景行自變。
諸峰宿露收,草木朝陽絢。
盎盎云出山,溜溜泉垂坂。
徐行得佳處,永日遂忘返。
此樂只自知,傍人任嫌懶。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六閑燕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六閑燕亭》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登山稍已高,
曠望良亦遠。
危亭在山腹,
物景行自變。
諸峰宿露收,
草木朝陽絢。
盎盎云出山,
溜溜泉垂坂。
徐行得佳處,
永日遂忘返。
此樂只自知,
傍人任嫌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與鮮于子駿一同游覽益昌官舍時,在閑燕亭登山的景象和感受。
詩的開篇,“登山稍已高,曠望良亦遠”,表達了登上山頂后的廣闊視野和遠處景色的美好。接著,詩人提到“危亭在山腹,物景行自變”,描繪了一座危險的亭子坐落在山腹之中,周圍的景色隨著步行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山景的多變和奇妙。
接下來的幾句,“諸峰宿露收,草木朝陽絢”,描述了早晨的山峰在露水的洗禮下逐漸蘇醒,草木在朝陽的照耀下展現出絢麗的色彩。詩中的“盎盎云出山,溜溜泉垂坂”描繪了山上的云霧緩緩升起,泉水從山坡上流淌而下,形成了一幅幽靜而美麗的景象。
詩的結尾,“徐行得佳處,永日遂忘返。此樂只自知,傍人任嫌懶”,表達了詩人在這樣美妙的環境中悠閑地行走,不知不覺地度過了整個白天。詩人認為這種樂趣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體會,而旁人可能會覺得自己懶散。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景的變幻和美麗,表達了詩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和對美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蘇轍對自然景色的細致觀察和對個人感受的真實表達。
“徐行得佳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ān yú zi jùn yì chāng guān shě bā yǒng qí liù xián yàn tíng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六閑燕亭
dēng shān shāo yǐ gāo, kuàng wàng liáng yì yuǎn.
登山稍已高,曠望良亦遠。
wēi tíng zài shān fù, wù jǐng xíng zì biàn.
危亭在山腹,物景行自變。
zhū fēng sù lù shōu, cǎo mù zhāo yáng xuàn.
諸峰宿露收,草木朝陽絢。
àng àng yún chū shān, liū liū quán chuí bǎn.
盎盎云出山,溜溜泉垂坂。
xú xíng dé jiā chù, yǒng rì suì wàng fǎn.
徐行得佳處,永日遂忘返。
cǐ lè zhǐ zì zhī, bàng rén rèn xián lǎn.
此樂只自知,傍人任嫌懶。
“徐行得佳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