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壑應孤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壑應孤磬”全詩
塵泥來自晚,猿鶴到何先。
萬壑應孤磬,百花通一泉。
蒼蒼此明月,下界正沈眠。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同薛存誠登棲巖寺》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薛存誠登棲巖寺》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衰蹇步難前,
上山如上天。
塵泥來自晚,
猿鶴到何先。
萬壑應孤磬,
百花通一泉。
蒼蒼此明月,
下界正沉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朋友薛存誠一同登上棲巖寺山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山景的贊美和對自然與宇宙的思考。詩人通過對山行的描寫,表達了他對世俗煩擾的逃避和對精神凈化的追求。同時,他也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寧靜,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登山的過程和山景的美麗。首兩句"衰蹇步難前,上山如上天"表達了登山的艱難,但也意味著登上山頂可以超脫塵世的紛擾,達到心靈的凈化和自由。接下來的兩句"塵泥來自晚,猿鶴到何先"描繪了山中的寧靜景象,暗示著山中的猿猴和仙鶴早已居住其中,迎接著登山者的到來。
接著的兩句"萬壑應孤磬,百花通一泉"表達了山中幽靜的氛圍。"萬壑應孤磬"意味著山谷回應著孤獨的鐘聲,強調了寧靜和寂靜的氛圍。"百花通一泉"則表達了山中百花爭艷的美景,也暗示了眾多的泉水匯聚成一股清泉,象征著山中的源頭和靈性。
最后兩句"蒼蒼此明月,下界正沉眠"描繪了山頂的月光和大地的寧靜。"蒼蒼此明月"形容了明亮的月光灑在山間,給人以寧靜和安詳的感覺。"下界正沉眠"則暗示著山巔之上的寧靜與世俗的喧囂相隔離,給人以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它展示了山水與人的和諧共生,以及自然景色對人的精神凈化和慰藉的作用。整體上,這首詩詞意境深遠,語言簡練,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和追求。
“萬壑應孤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xuē cún chéng dēng qī yán sì
同薛存誠登棲巖寺
shuāi jiǎn bù nán qián, shàng shān rú shàng tiān.
衰蹇步難前,上山如上天。
chén ní lái zì wǎn, yuán hè dào hé xiān.
塵泥來自晚,猿鶴到何先。
wàn hè yīng gū qìng, bǎi huā tōng yī quán.
萬壑應孤磬,百花通一泉。
cāng cāng cǐ míng yuè, xià jiè zhèng shěn mián.
蒼蒼此明月,下界正沈眠。
“萬壑應孤磬”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