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連年再發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筍連年再發生”全詩
天與歲寒終倔強,澤分淇澳轉敷榮。
狂鞭已逐草侵徑,疏影長隨月到楹。
嵇阮欲來從我余,開門一笑亦逢迎。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林筍》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林筍》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作品,描寫了竹林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長能力。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林遭凍曾枯死,
春筍連年再發生。
天與歲寒終倔強,
澤分淇澳轉敷榮。
狂鞭已逐草侵徑,
疏影長隨月到楹。
嵇阮欲來從我余,
開門一笑亦逢迎。
詩意:
這首詩以竹林為主題,通過描繪竹林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長能力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詩人觀察到竹林曾經遭受凍寒而導致枯死,但春天一到,竹筍又連年生長。無論是天空的寒冷還是歲月的嚴寒,竹林都能堅持不懈地生長。這種生命力的表現使得竹林在淇澳之間廣泛分布,繁榮茂盛。盡管有時候風雨摧殘,但竹林依然頑強地生長,如同野草侵蝕小徑,月光映照著竹林的清影。詩人期待著嵇阮前來與他一同賞析竹林之美,只需開門一笑,也能相互歡迎。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竹林的生命力和頑強的生長能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頑強生命力的贊嘆和對友誼的渴望。竹林被用作象征,代表了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態度。無論遭受多大的困境和挫折,竹林都能重新發芽生長,給人以希望和勇氣。詩人希望自己和朋友能夠像竹林一樣,堅持積極向上的信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保持笑容,互相支持和鼓勵。
蘇轍的《林筍》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竹林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對友誼的珍視之情。這首詩通過對竹林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存在,激發了人們對于堅持和奮斗的勇氣和熱情。同時,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向往和渴望,傳遞了一種歡迎和團結的情感。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律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春筍連年再發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sǔn
林筍
zhú lín zāo dòng céng kū sǐ, chūn sǔn lián nián zài fā shēng.
竹林遭凍曾枯死,春筍連年再發生。
tiān yǔ suì hán zhōng jué jiàng, zé fēn qí ào zhuǎn fū róng.
天與歲寒終倔強,澤分淇澳轉敷榮。
kuáng biān yǐ zhú cǎo qīn jìng, shū yǐng cháng suí yuè dào yíng.
狂鞭已逐草侵徑,疏影長隨月到楹。
jī ruǎn yù lái cóng wǒ yú, kāi mén yī xiào yì féng yíng.
嵇阮欲來從我余,開門一笑亦逢迎。
“春筍連年再發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