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似許百姓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公似許百姓足”全詩
老農歡笑語行路,十年儉薄無今晨。
無風無雨更一月,藜羹黍飯供四鄰。
天公似許百姓足,人事未可一二論。
窮邊逃卒到處滿,燒場入室才逡巡。
縣符星火雜鞭箠,解衣乞與猶怒嗔。
我愿人心似天意,愛惜老弱憐孤貧。
古來堯舜知有否,詩書到此皆空文。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秋旅》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旅》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農民在秋天的艱辛生活和社會的不公平現象。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雨過天晴秋收時,豆沒雞兔禾沒人。
老農歡笑言路途,十年勤儉無今晨。
無風無雨整一個月,藜羹黍飯供四鄰。
天公似乎滿足百姓,人事無法一二論。
窮邊逃亡者到處滿,燒場入室惶恐徘徊。
縣令的火杖和鞭箠,解衣乞與依然怒嗔。
我希望人心如同天意,愛護老弱憐憫孤貧。
古代的堯舜是否知曉,詩書到此都成空文。
詩意和賞析:
《秋旅》以農民為主題,通過描繪農民在秋天的收獲季節中所面臨的困境和社會的不公平現象,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性的反思。
詩的開頭描述了雨過天晴的秋天,但是秋收時節,農作物的收成卻不盡如人意。豆子沒有了,雞兔也沒有了,禾稻卻沒有人收割。這種景象暗示著農民們的辛勤勞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老農的歡笑,他們用幽默的語言談論著旅途中的經歷。然而,十年的勤儉節約并沒有換來今天的早晨,這句話反映了農民長期以來的辛勤勞作和苦難生活。
詩的后半部分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平現象。一個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里,沒有風雨,卻連續發生了一系列的不公平現象。藜羹和黍飯只能供應給四鄰,天公似乎對百姓的需求漠不關心,人事無法評判。農民們在貧困邊緣逃亡,即使來到新的地方,也只能感到惶恐和徘徊。縣令的火杖和鞭箠成了他們的威脅和恐懼,即使解開衣衫乞求也無濟于事,他們依然被怒嗔所困擾。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人們的心思能夠像天意一樣寬廣和仁愛,關心和愛護老弱和貧困的人。他提到古代的堯舜,暗示著這個社會問題不是新的,但詩書到了這個時代卻只成了空洞的文字,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秋旅》通過揭示農民的苦難和社會的不公,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對人性的思考。詩中使用了自然景象和社會現象的對比,以及對農民命運的關注,使得整首詩既具有現實的揭示,又抒發了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對人性的悲憫。
“天公似許百姓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lǚ
秋旅
yǔ qíng qiū jià rú yún tún, dòu méi jī tù hé méi rén.
雨晴秋稼如云屯,豆沒雞兔禾沒人。
lǎo nóng huān xiào yǔ xíng lù, shí nián jiǎn bó wú jīn chén.
老農歡笑語行路,十年儉薄無今晨。
wú fēng wú yǔ gèng yī yuè, lí gēng shǔ fàn gōng sì lín.
無風無雨更一月,藜羹黍飯供四鄰。
tiān gōng shì xǔ bǎi xìng zú, rén shì wèi kě yī èr lùn.
天公似許百姓足,人事未可一二論。
qióng biān táo zú dào chù mǎn, shāo chǎng rù shì cái qūn xún.
窮邊逃卒到處滿,燒場入室才逡巡。
xiàn fú xīng huǒ zá biān chuí, jiě yī qǐ yǔ yóu nù chēn.
縣符星火雜鞭箠,解衣乞與猶怒嗔。
wǒ yuàn rén xīn shì tiān yì, ài xī lǎo ruò lián gū pín.
我愿人心似天意,愛惜老弱憐孤貧。
gǔ lái yáo shùn zhī yǒu fǒu, shī shū dào cǐ jiē kōng wén.
古來堯舜知有否,詩書到此皆空文。
“天公似許百姓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