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鱠縷堆盤雪花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鱠縷堆盤雪花積”全詩
漁人攘臂下前汀,蕩漾清波浮兩腋。
藕梢菱蔓不容網,箔作長圍徒手得。
逡巡小舟十斛重,踴躍長魚一夫力。
柳條穿頰洗黃金,鱠縷堆盤雪花積。
燒薤香橙巧相與,白飯青蔬甘莫逆。
食罷相攜堤上步,將散重煎葉家白。
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西湖二詠其一觀捕魚》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湖二詠其一觀捕魚》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在西湖觀賞捕魚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西湖不放長竿入,
群魚空作淘河食。
漁人攘臂下前汀,
蕩漾清波浮兩腋。
西湖的水很清,漁民不需要使用長竿進入水中捕魚,因為魚群自己也沒有什么防備措施。漁民伸展雙臂,站在湖邊的沙灘上,蕩起雙臂,清澈的波浪在他兩側飄浮。
藕梢菱蔓不容網,
箔作長圍徒手得。
逡巡小舟十斛重,
踴躍長魚一夫力。
蓮藕的嫩梢和菱角的蔓生長得很茂盛,無法用漁網捕撈,只能憑借漁民的手藝。漁民在一塊長長的竹箔上用手捕魚,這個竹箔就是他們的"長圍"。小船在湖上來回搖晃,十斛重的魚貨交替地躍出水面,漁民憑借個人的力量將魚捕獲。
柳條穿頰洗黃金,
鱠縷堆盤雪花積。
燒薤香橙巧相與,
白飯青蔬甘莫逆。
漁民用柳條穿過魚兒的嘴,將其清洗得像黃金一樣閃亮。捕獲的魚堆成一堆,像積雪中的花朵。將魚烹煮后,搭配薤香和橙子一起烹調,非常美味。白飯和青蔬也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食罷相攜堤上步,
將散重煎葉家白。
人生此事最便身,
金印垂腰定何益。
用餐之后,大家相互攜手走到堤岸上,一起漫步。隨后,他們將重煎的茶葉洗凈,再次煮開,這種茶葉叫做"葉家白"。詩人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這些簡單而美好的時刻,金印掛在腰間又有何用呢?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西湖漁民捕魚的情景,表達了生活的簡單和美好。詩人蘇轍通過描繪漁民的勞動和漁獲的豐碩,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贊美,同時也表達了對紛繁世事和功利社會的抱怨。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一幅自然和諧、人與自然共存的畫面,傳遞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思考。
“鱠縷堆盤雪花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hú èr yǒng qí yī guān bǔ yú
西湖二詠其一觀捕魚
xī hú bù fàng zhǎng gān rù, qún yú kōng zuò táo hé shí.
西湖不放長竿入,群魚空作淘河食。
yú rén rǎng bì xià qián tīng, dàng yàng qīng bō fú liǎng yè.
漁人攘臂下前汀,蕩漾清波浮兩腋。
ǒu shāo líng màn bù róng wǎng, bó zuò zhǎng wéi tú shǒu dé.
藕梢菱蔓不容網,箔作長圍徒手得。
qūn xún xiǎo zhōu shí hú zhòng, yǒng yuè zhǎng yú yī fū lì.
逡巡小舟十斛重,踴躍長魚一夫力。
liǔ tiáo chuān jiá xǐ huáng jīn, kuài lǚ duī pán xuě huā jī.
柳條穿頰洗黃金,鱠縷堆盤雪花積。
shāo xiè xiāng chéng qiǎo xiāng yǔ, bái fàn qīng shū gān mò nì.
燒薤香橙巧相與,白飯青蔬甘莫逆。
shí bà xiāng xié dī shàng bù, jiāng sàn zhòng jiān yè jiā bái.
食罷相攜堤上步,將散重煎葉家白。
rén shēng cǐ shì zuì biàn shēn, jīn yìn chuí yāo dìng hé yì.
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鱠縷堆盤雪花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