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公弟子佛心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秀公弟子佛心傳”全詩
梅老外生詩律在,秀公弟子佛心傳。
埋盆疊石常幽坐,留客開樽輒醉眠。
聞道鄰僧乞米送,時無韓子定誰憐。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贈蔡駜居士》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蔡駜居士》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寫了蔡駜居士的生活情景和他對詩文的才華的贊美。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結茅汝上只三間,
種稻城西僅一廛。
梅老外生詩律在,
秀公弟子佛心傳。
埋盆疊石常幽坐,
留客開樽輒醉眠。
聞道鄰僧乞米送,
時無韓子定誰憐。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給蔡駜居士的贈詞,描繪了蔡駜居士的清貧生活和他在詩文方面的才華。蘇轍贊美蔡駜居士繼承了梅堯臣的詩詞傳統,用才情傳承了秀公(即蘇轍自己)的文學思想。蔡駜居士常常獨自坐在茅屋中,種植稻谷,城西只有一塊薄田。他的詩文才華突出,傳承了梅堯臣的詩律,而蘇轍則將自己的文學思想傳授給他。蔡駜居士待客熱情,常常與客人開樽共飲,喝得爛醉而眠。聞說鄰居的僧人向他乞米,他也慷慨相送,但時下卻沒有像韓子那樣的人理解和憐憫他。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蔡駜居士的生活和才華的描寫,展現了他的清貧、才情和待客之道。蔡駜居士生活簡樸,住著只有三間茅屋,耕種著僅有的一塊薄田,但他內心富有詩意,繼承了梅堯臣的詩律,傳承了蘇轍的文學思想。他常常獨自坐在茅屋中,埋頭寫詩,或者與客人開樽共飲,展現了他的豪放不羈。他慷慨地送米給鄰居的僧人,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慈悲心。然而,他在時下卻沒有得到像韓子那樣的理解和關懷,這或許也是蘇轍在詩中表達對蔡駜居士的同情和思念之情。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蔡駜居士的生活和文學才華,贊美了他的詩文傳承和待客之道,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關懷和思念之情。
“秀公弟子佛心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cài bì jū shì
贈蔡駜居士
jié máo rǔ shàng zhǐ sān jiān, zhǒng dào chéng xī jǐn yī chán.
結茅汝上只三間,種稻城西僅一廛。
méi lǎo wài shēng shī lǜ zài, xiù gōng dì zǐ fó xīn chuán.
梅老外生詩律在,秀公弟子佛心傳。
mái pén dié shí cháng yōu zuò, liú kè kāi zūn zhé zuì mián.
埋盆疊石常幽坐,留客開樽輒醉眠。
wén dào lín sēng qǐ mǐ sòng, shí wú hán zi dìng shuí lián.
聞道鄰僧乞米送,時無韓子定誰憐。
“秀公弟子佛心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