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方愔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懷抱方愔愔”全詩
擾擾市井塵,悠悠溪谷心。
東郊大愚山,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聞,墜緒誰常尋。
道俗數百人,請聞海潮音。
齋罷車馬散,萬籟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積霧開重陰。
蕭然偶有得,懷抱方愔愔。
我坐米鹽間,日被塵垢侵。
不知山中趣,強作山中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王適游真如寺》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適游真如寺》是蘇轍所作,描繪了一個春雨過后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上春雨過,
城中春草深。
擾擾市井塵,
悠悠溪谷心。
東郊大愚山,
自古檐卜林。
微言久不聞,
墜緒誰常尋。
道俗數百人,
請聞海潮音。
齋罷車馬散,
萬籟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
積霧開重陰。
蕭然偶有得,
懷抱方愔愔。
我坐米鹽間,
日被塵垢侵。
不知山中趣,
強作山中吟。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春雨過后的景象。江上的春雨已經停歇,城中的春草生長得茂盛而深厚。市井的喧囂擾動著人們的心靈,而溪谷深處卻是寧靜悠遠的。
詩中提到了東郊的大愚山,那里自古以來就是一片茂密的樹林。蘇轍提到自己的言辭微小,久未被人聆聽,他的心思和情感似乎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然后,蘇轍邀請道俗兩派的人們,數百人共同聆聽海潮的聲音,這是一種超越塵世喧囂的體驗。齋戒結束后,車馬散去,一切聲音都消失了,只剩下寧靜。
新亭面對著南山,厚重的云霧逐漸散開。在這靜謐的氛圍中,蘇轍偶爾能夠得到一些領悟,內心感到寧靜和舒適。
然而,他發現自己坐在米鹽間,日復一日地被塵垢所侵蝕。他并不知道山中的趣味,只能勉強以山中的意境來吟唱。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塵世喧囂的厭倦和對寧靜境地的向往。他渴望遠離塵囂,融入山水之間,尋求內心的寧靜。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身言辭微小的憂慮,以及對文人境遇的思考。
“懷抱方愔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shì yóu zhēn rú sì
次韻王適游真如寺
jiāng shàng chūn yǔ guò, chéng zhōng chūn cǎo shēn.
江上春雨過,城中春草深。
rǎo rǎo shì jǐng chén, yōu yōu xī gǔ xīn.
擾擾市井塵,悠悠溪谷心。
dōng jiāo dà yú shān, zì gǔ yán bo lín.
東郊大愚山,自古檐卜林。
wēi yán jiǔ bù wén, zhuì xù shuí cháng xún.
微言久不聞,墜緒誰常尋。
dào sú shù bǎi rén, qǐng wén hǎi cháo yīn.
道俗數百人,請聞海潮音。
zhāi bà chē mǎ sàn, wàn lài jù xiāo chén.
齋罷車馬散,萬籟俱消沉。
xīn tíng miàn nán shān, jī wù kāi zhòng yīn.
新亭面南山,積霧開重陰。
xiāo rán ǒu yǒu de, huái bào fāng yīn yīn.
蕭然偶有得,懷抱方愔愔。
wǒ zuò mǐ yán jiān, rì bèi chén gòu qīn.
我坐米鹽間,日被塵垢侵。
bù zhī shān zhōng qù, qiáng zuò shān zhōng yín.
不知山中趣,強作山中吟。
“懷抱方愔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