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裘安樂信無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敝裘安樂信無心”全詩
北窗未厭曲肱臥,西洛能傳擁鼻吟。
匹馬彷徨猶寄食,敝裘安樂信無心。
我今漂泊還相似,同愧高僧支道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姜應明黃蘗山中見寄》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姜應明黃蘗山中見寄》是蘇轍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垂老閑居味更深,
This aged and leisurely dwelling deepens my taste,
此身隨世任噶。
I accompany the world, accepting whatever comes.
北窗未厭曲肱臥,
I am not tired of leaning on the north window, lying down,
西洛能傳擁鼻吟。
The fragrance of the Xi and Luo rivers can be transmitted, inspiring my nasal chant.
匹馬彷徨猶寄食,
Like a lone horse wandering, still seeking sustenance,
敝裘安樂信無心。
I find contentment in my worn-out fur coat, my faith unwavering.
我今漂泊還相似,
Now, I am still like a drifting boat,
同愧高僧支道林。
And I share the same sense of shame as the eminent monk, Zhi Daolin.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轍老年時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蘇轍已進入晚年,過著寧靜閑適的生活,對生活的滋味有了更深的體會。他以不同尋常的態度接納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隨順世態度,任由世事發展。
詩中的北窗和西洛分別象征著蘇轍的思考和文化追求。他坐在北窗前,依靠和倚靠著窗臺,不厭倚臥,表達了他對思考和反思的渴望。西洛則象征著古代文化的傳承和藝術的魅力,蘇轍通過吟詠表達了對文化的熱愛與追求。
詩中提到的匹馬彷徨和敝裘安樂,映射了蘇轍的漂泊和貧困的經歷。他曾經歷過流亡和貧困,但他并沒有因此而迷失自己,相反,他在貧困中找到了安樂,并保持了對人生的信心和堅持。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對自己漂泊的命運的認同和自省。他將自己比作一艘漂泊的船,認為自己與支道林這位高僧有著相似的遭遇和心境,感到羞愧。這表達了作者對支道林高僧的敬仰,同時反思了自己的境遇。
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轍晚年的淡泊和豁達,以及對生活和文化的熱愛。他接受了自己的命運,盡情品味生活的滋味,并對自己的身份和境遇有著自省和反思。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獨特的人生態度和他對文化的執著追求。
“敝裘安樂信無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jiāng yīng míng huáng niè shān zhōng jiàn jì
次韻姜應明黃蘗山中見寄
chuí lǎo xián jū wèi gēng shēn, cǐ shēn suí shì rèn gá.
垂老閑居味更深,此身隨世任噶。
běi chuāng wèi yàn qū gōng wò, xī luò néng chuán yōng bí yín.
北窗未厭曲肱臥,西洛能傳擁鼻吟。
pǐ mǎ páng huáng yóu jì shí, bì qiú ān lè xìn wú xīn.
匹馬彷徨猶寄食,敝裘安樂信無心。
wǒ jīn piāo bó hái xiāng sì, tóng kuì gāo sēng zhī dào lín.
我今漂泊還相似,同愧高僧支道林。
“敝裘安樂信無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