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留短舫厭厭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身留短舫厭厭睡”全詩
身留短舫厭厭睡,目送飛鴻一一輕。
引氵牽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東風憐我歸心速,稍變楊梢百里迎。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河冰復結復次前韻》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冰復結復次前韻》是蘇轍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河冰又結又散,再次前來的和韻。
往昔的風采已漸漸消逝,年歲的衰老無法挽回。
我身處狹小的船上,厭倦地睡著,
眼睜睜地看著飛鴻一個個輕盈地飛過。
水引著船緩緩前行,我心里猶豫是否上岸,
打破冰層的辛苦就像攻城一樣艱難。
東風憐憫我急于回家的心情,
稍稍改變了楊梢的姿態,百里迎接著我歸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歲月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感慨,同時表達了對歸鄉的渴望和對東風的期盼。河冰的結冰與融化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變遷,作者感到時間的流逝使得曾經的輝煌逐漸消失。作者身處船上,生活單調乏味,厭倦地度日。然而,作者的目光仍然注視著飛鴻的自由翱翔,暗示了他對自由和追求的向往。在猶豫是否前行的時候,作者感受到了東風的溫暖和幫助,東風的改變也象征著作者回歸家鄉的希望和歸屬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河冰的結冰與融化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歲月流逝的感慨。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寫河冰的結冰與融化,表達了時間的變遷和無法挽回的過去。同時,作者通過對飛鴻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由和追求的向往。最后,詩中的東風象征著希望和溫暖,為詩詞帶來了轉折和解決的力量。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對生活和歸屬的思考和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身留短舫厭厭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bīng fù jié fù cì qián yùn
河冰復結復次前韻
ào nǎo hé bīng sàn fù shēng, cú nián jìn yǐ shī zhēng róng.
懊惱河冰散復生,徂年近已失崢嶸。
shēn liú duǎn fǎng yàn yàn shuì, mù sòng fēi hóng yī yī qīng.
身留短舫厭厭睡,目送飛鴻一一輕。
yǐn shui qiān dī huí yí shàng bǎn, dǎ líng xīn kǔ shén gōng chéng.
引氵牽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dōng fēng lián wǒ guī xīn sù, shāo biàn yáng shāo bǎi lǐ yíng.
東風憐我歸心速,稍變楊梢百里迎。
“身留短舫厭厭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