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令收遺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傳令收遺籍”全詩
孔家唯有地,禹穴但生云。
編簡知還續,蟲魚亦自分。
如逢北山隱,一為謝移文。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送耿拾遺湋充括圖書使往江淮》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耿拾遺湋充括圖書使往江淮》是唐代文學家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傳令收集遺籍,眾儒歡送君。孔家神圣之地,禹穴只生云。整理圖書知識不斷延續,蟲魚也各自分屬。如果偶然遇到北山隱居,一定要向謝道文移交。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送耿拾遺湋擔任括圖書使往江淮地區的情景。耿拾遺湋是當時負責收集和整理遺籍(古代文獻)的官員,他受到了諸多儒者的歡送。詩中提到孔家和禹穴,指的是孔子的后裔和偉大的水利工程師禹的墓地,象征著傳統文化和歷史。整理圖書知識的工作不斷延續,即使是微小的蟲魚也各自有自己的分工。最后,詩人表達了如果能夠偶然遇到北山隱士謝道文,一定要將整理的文獻交給他。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耿拾遺湋在擔任圖書使的過程中,受到儒者們的歡送和整理文獻的場景,展示了當時文化傳承和知識整理的重要性。詩中的孔家和禹穴象征了古代文化的根基和傳統,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珍視。蟲魚各自分屬的描寫,反映了整理文獻的細致和精細工作。最后,詩人希望能夠將整理的文獻交給北山隱士謝道文,體現了對隱士文人的敬仰和向往。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知識傳承和文化積累的重視,展現了唐代士人的風范和情懷。
“傳令收遺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gěng shí yí wéi chōng kuò tú shū shǐ wǎng jiāng huái
送耿拾遺湋充括圖書使往江淮
chuán lìng shōu yí jí, zhū rú xǐ jiàn jūn.
傳令收遺籍,諸儒喜餞君。
kǒng jiā wéi yǒu dì, yǔ xué dàn shēng yún.
孔家唯有地,禹穴但生云。
biān jiǎn zhī hái xù, chóng yú yì zì fēn.
編簡知還續,蟲魚亦自分。
rú féng běi shān yǐn, yī wèi xiè yí wén.
如逢北山隱,一為謝移文。
“傳令收遺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