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色凈軒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色凈軒墀”全詩
松聲聞道路,竹色凈軒墀。
江近風云改,亭深草木滋。
孤墳吊遺直,狂闇閔元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其四天慶觀》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其四天慶觀》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興廢不可必,
冶城今靜祠。
松聲聞道路,
竹色凈軒墀。
江近風云改,
亭深草木滋。
孤墳吊遺直,
狂闇閔元規。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為了紀念孔武仲在金陵所建的九個景點之一的天慶觀而創作的。詩人表達了對興廢與命運的思考,并以金陵天慶觀的景色來反映人世間的變遷。他描述了松樹的聲音和竹子的顏色,描繪了江水靠近觀景臺時風云的變化,以及亭子深處草木蓬勃生長的情景。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已逝的直臣閔元規的哀思和懷念。
賞析:
這首詩詞以金陵天慶觀為背景,通過描繪景色和表達情感,展示了蘇轍對興廢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詩詞中的景色描寫生動而具體,用松聲和竹色來表達大自然的美好,同時也通過江水的靠近和亭子中的草木滋長,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世事的變遷。在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已故的直臣閔元規的哀悼之情,以及對歷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景色的變化和對已逝人物的懷念,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興衰和人生無常的思考。蘇轍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表達了他對時間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熱愛和敬仰。整首詩詞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感慨的空間,展現了蘇轍作為文學家和思想家的才華和情感。
“竹色凈軒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kǒng wǔ zhòng jīn líng jiǔ yǒng qí sì tiān qìng guān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其四天慶觀
xīng fèi bù kě bì, yě chéng jīn jìng cí.
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
sōng shēng wén dào lù, zhú sè jìng xuān chí.
松聲聞道路,竹色凈軒墀。
jiāng jìn fēng yún gǎi, tíng shēn cǎo mù zī.
江近風云改,亭深草木滋。
gū fén diào yí zhí, kuáng àn mǐn yuán guī.
孤墳吊遺直,狂闇閔元規。
“竹色凈軒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