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本無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性本無定”全詩
胡為井中泉,涌浪時驚發。
水性本無定,得止自澄澈。
誰為女媧手,補此天地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江州五詠其二浪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州五詠其二浪井》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寫了江州的浪井景象,表現了水的本性和變化以及人類的力量和創造力。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被浮陣云,
岸壁立青鐵。
胡為井中泉,
涌浪時驚發。
水性本無定,
得止自澄澈。
誰為女媧手,
補此天地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江州的浪井景象。江水被浮云覆蓋,岸壁像青鐵一樣堅硬。但是,卻有一個泉眼位于井底,當浪涌起時,它會驚醒并噴發出水花。詩人通過描繪水的本性和變化,以及人類的力量和創造力,表達了一種對自然和人類智慧的贊美。
賞析:
1. 對比手法:詩中通過對比來突出水的本性和人類的努力。江水和云彩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了水的清澈和變化性,以及云的虛幻和固定性。同時,井底的泉眼和岸壁的青鐵也形成了對比,強調了泉水涌動的力量和岸壁的堅固。
2. 比喻手法:詩中使用了女媧的比喻,將修補天地裂縫的能力與泉水噴發相聯系。女媧是中國神話中的創世神,用土和石頭修補了天地之間的裂縫,使得世界重新恢復平衡。通過將女媧的力量與泉水的噴發相比,詩人表達了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偉大。
3. 自然與人類的關系:詩中描繪了水的本性,水性本無定,但通過得到止息,水才能自然澄澈。這可以理解為人類對自然力量的駕馭和調控,通過智慧和努力,人類可以使得本來變化無常的自然得以穩定和清澈。
《江州五詠其二浪井》通過對江州浪井景象的描繪,以及水的本性和人類力量的對比,表現了自然和人類的關系以及人類智慧的偉大。這首詩詞既贊美了自然的力量,也贊頌了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
“水性本無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ōu wǔ yǒng qí èr làng jǐng
江州五詠其二浪井
jiāng bèi fú zhèn yún, àn bì lì qīng tiě.
江被浮陣云,岸壁立青鐵。
hú wéi jǐng zhōng quán, yǒng làng shí jīng fā.
胡為井中泉,涌浪時驚發。
shuǐ xìng běn wú dìng, dé zhǐ zì chéng chè.
水性本無定,得止自澄澈。
shuí wèi nǚ wā shǒu, bǔ cǐ tiān dì liè.
誰為女媧手,補此天地裂。
“水性本無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