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破浪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帆破浪輕”全詩
射蛟江水赤,教戰越人驚。
山轉樓船影,岸摧連弩聲。
祈招無為賦,酣寢盡平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江州五詠其一射蛟浦》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江州五詠其一射蛟浦》是蘇轍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騎巡游遍,千帆破浪輕。
射蛟江水赤,教戰越人驚。
山轉樓船影,岸摧連弩聲。
祈招無為賦,酣寢盡平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戰爭場景,通過描寫江州的景色和戰斗場面,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主要元素包括騎兵、帆船、江水、山、樓船、弩聲等,通過這些元素的描繪,表達了戰爭的激烈、驚險和殘酷。
賞析:
詩的第一句"萬騎巡游遍,千帆破浪輕"描繪了戰場上萬馬奔騰的壯麗景象,以及千帆破浪的輕盈。這里通過對騎兵和帆船的描繪,展示了戰爭的規模和氣勢。
接著,詩中描述了射蛟江水變得赤紅,讓越人感到驚駭。這里的射蛟可以理解為指戰斗中的敵人,詩人通過描繪江水變紅,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詩的下半部分以山和樓船為主要描繪對象,山轉樓船影,岸摧連弩聲。這里通過山和樓船的交錯影子,以及岸邊連續的弩聲,再次強調了戰爭的激烈和緊張。
最后兩句"祈招無為賦,酣寢盡平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渴望。"祈招無為賦"中的"無為"可以理解為沒有戰爭、沒有爭斗的意思,詩人希望能夠回歸平靜的生活。"酣寢盡平生"則表達了詩人希望在和平中度過一生的愿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戰爭場面的描繪,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激烈,同時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戰爭的驚險和對和平的渴望。
“千帆破浪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ōu wǔ yǒng qí yī shè jiāo pǔ
江州五詠其一射蛟浦
wàn qí xún yóu biàn, qiān fān pò làng qīng.
萬騎巡游遍,千帆破浪輕。
shè jiāo jiāng shuǐ chì, jiào zhàn yuè rén jīng.
射蛟江水赤,教戰越人驚。
shān zhuǎn lóu chuán yǐng, àn cuī lián nǔ shēng.
山轉樓船影,岸摧連弩聲。
qí zhāo wú wéi fù, hān qǐn jǐn píng shēng.
祈招無為賦,酣寢盡平生。
“千帆破浪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