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歲得安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歲得安閑”全詩
思歸非吾計,聊亦為爾耳。
行裝理肩輿,客舍卷床笫。
兒言世情惡,平地風波起。
舟行或易搖,舟靜姑且已。
匏系雖非愿,蠖屈當有俟。
老人思慮拙,小子言有理。
晨炊廩粟紅,曉市淮魚美。
索居庖無人,歸去迎伯姊。
終歲得安閑,幽居無彼此。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思歸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思歸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思歸二首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
思歸非吾計,聊亦為爾耳。
行裝理肩輿,客舍卷床笫。
兒言世情惡,平地風波起。
舟行或易搖,舟靜姑且已。
匏系雖非愿,蠖屈當有俟。
老人思慮拙,小子言有理。
晨炊廩粟紅,曉市淮魚美。
索居庖無人,歸去迎伯姊。
終歲得安閑,幽居無彼此。
詩意:
這首詩是蘇轍對離鄉思歸的感慨和體驗的表達。詩人在汝南逗留了一百天,離開后經過三個男子的住處,心中對回家的思念愈發強烈。雖然思歸并非他本來的計劃,但也只能隨緣。他整理行裝,背起行囊,住過客棧,卷起床褥。他的孩子告訴他,世情艱難,社會風波不斷。乘船行駛時,有時搖擺不定,但當船停下來時,心中也暫時平靜。盡管他不愿意隨波逐流,但只能默默等待機會。老人思考問題有時顯得遲鈍,而孩子的觀點卻合理明智。清晨燒火炊糧,看到廩庫里的谷物是紅的,早市上的淮魚也美味可口。在索然無味的生活中,沒有人可依靠,只能歸去迎接兄姊。在安靜的幽居里度過一年,享受寧靜的生活,但也感到與他人的隔閡。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轍對離鄉思歸的渴望和對家庭、社會的關切。詩中描繪了旅途的辛苦和歸家的渴望,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掙扎和對家庭幸福的追求。詩中所描繪的場景簡潔而生動,通過一系列具體的細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人以老人和孩子的對話形式展示了年長者的思考和智慧以及年輕一代的理解和觀點,呈現了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社會現象的不同看法。最后,詩人通過描述早晨燒火炊糧和品嘗美食,表達了對簡單而平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以平和的語氣展示了詩人對家庭和安寧生活的渴望,同時也揭示了社會的不穩定和無奈的現實。這首詩通過真實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給人以共鳴和思考。
“終歲得安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guī èr shǒu
思歸二首
rǔ nán bǎi rì liú, zǒu biàn sān nán zǐ.
汝南百日留,走遍三男子。
sī guī fēi wú jì, liáo yì wèi ěr ěr.
思歸非吾計,聊亦為爾耳。
xíng zhuāng lǐ jiān yú, kè shè juǎn chuáng zǐ.
行裝理肩輿,客舍卷床笫。
ér yán shì qíng è, píng dì fēng bō qǐ.
兒言世情惡,平地風波起。
zhōu xíng huò yì yáo, zhōu jìng gū qiě yǐ.
舟行或易搖,舟靜姑且已。
páo xì suī fēi yuàn, huò qū dāng yǒu qí.
匏系雖非愿,蠖屈當有俟。
lǎo rén sī lǜ zhuō, xiǎo zi yán yǒu lǐ.
老人思慮拙,小子言有理。
chén chuī lǐn sù hóng, xiǎo shì huái yú měi.
晨炊廩粟紅,曉市淮魚美。
suǒ jū páo wú rén, guī qù yíng bó zǐ.
索居庖無人,歸去迎伯姊。
zhōng suì dé ān xián, yōu jū wú bǐ cǐ.
終歲得安閑,幽居無彼此。
“終歲得安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