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來無語但循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來無語但循墻”全詩
求得篇章書壁素,不論塵土漬衣黃。
故山別后成新歲,歸夢春來繞舊房。
看取盈編定何益,客來無語但循墻。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秀州僧本瑩凈照堂》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秀州僧本瑩凈照堂》。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有僧訪我攜詩卷,
自說初成凈照堂。
求得篇章書壁素,
不論塵土漬衣黃。
故山別后成新歲,
歸夢春來繞舊房。
看取盈編定何益,
客來無語但循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與僧人本瑩相遇的情景。詩中,本瑩帶著自己的詩卷來訪,自稱初次成就了一座名為凈照堂的佛堂。他希望能夠將自己的詩篇書寫在潔白的墻壁上,不論是塵土還是衣黃都不重要。描寫了蘇轍與本瑩分別后度過了一年,而當春天再次來臨時,他回到了舊房中,彷佛回到了過去的夢境。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對詩篇的看法,他認為詩篇的積累和定稿對于客人來訪并沒有實質的益處,他們來了就只是默默地沿著墻壁走過而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蘇轍與僧人本瑩的相遇和思考,表達了一種淡泊名利、超脫塵世的心境。詩人通過對本瑩帶來的詩卷和凈照堂的描寫,展現了佛教思想中追求清凈和超越塵世的主題。塵土漬衣黃的描繪,強調了詩人對物質和外在形式的不重視,更注重內心的凈化和真實的感受。詩人對歸夢春來和舊房的描繪,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最后兩句則對詩篇的價值進行了思考,認為詩篇的堆砌和定稿并不能帶來實質的益處,而是客人來了就只是默默地走過而已,強調了超越文字形式的內在精神和情感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凈照堂、歸夢春來和詩篇的描繪,傳遞了詩人蘇轍超脫塵世、追求內心凈化的情感和思考,展現了一種淡泊名利、超越物質欲望的佛教意蘊。
“客來無語但循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ù zhōu sēng běn yíng jìng zhào táng
秀州僧本瑩凈照堂
yǒu sēng fǎng wǒ xié shī juàn, zì shuō chū chéng jìng zhào táng.
有僧訪我攜詩卷,自說初成凈照堂。
qiú dé piān zhāng shū bì sù, bù lùn chén tǔ zì yī huáng.
求得篇章書壁素,不論塵土漬衣黃。
gù shān bié hòu chéng xīn suì, guī mèng chūn lái rào jiù fáng.
故山別后成新歲,歸夢春來繞舊房。
kàn qǔ yíng biān dìng hé yì, kè lái wú yǔ dàn xún qiáng.
看取盈編定何益,客來無語但循墻。
“客來無語但循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