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齒碎冰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粲齒碎冰霜”全詩
翻沼龍蛇動,撐船牙角長。
清泉浴泥滓,粲齒碎冰霜。
莫使新梢盡,炎風翠蓋涼。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踏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踏藕》是一首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湖水中的柳樹呈現出黃色,
過夜的藕芋被凍得僵硬。
翻動湖沼,龍蛇紛紛活動,
船上的槳桿伸展得很長。
清泉洗滌泥濘,
美麗的牙齒碎裂冰霜。
不要讓新梢全部消耗,
炎熱的風中翠綠的樹葉給人涼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湖水邊的景色。柳樹呈現出黃色,藕芋被凍得僵硬,表現了春天初期的寒冷。詩中提到龍蛇活動,船槳伸展,展示了湖水中生機勃勃的景象。清泉洗滌泥濘,牙齒碎裂冰霜,表達了清新的氣息和美麗的景色。最后一句寄托了詩人對于自然界的希望,希望新梢不要被完全消耗,炎熱的風中仍然能夠感受到翠綠的涼意。
賞析:
《踏藕》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春天湖水邊的景色,通過對柳樹、藕芋、龍蛇、船槳、清泉和牙齒的描寫,展示了春天初期的冷清和生機。詩人通過這些形象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界的熱愛和希望。最后一句表達了對于新生的希冀,希望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能夠感受到翠綠的涼意。整首詩意境優美,用詞簡練,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展示了蘇轍細膩的描寫能力和對自然景色的敏感。
“粲齒碎冰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ǒu
踏藕
chūn hú liǔ sè huáng, sù ǒu dòng yóu jiāng.
春湖柳色黃,宿藕凍猶僵。
fān zhǎo lóng shé dòng, chēng chuán yá jiǎo zhǎng.
翻沼龍蛇動,撐船牙角長。
qīng quán yù ní zǐ, càn chǐ suì bīng shuāng.
清泉浴泥滓,粲齒碎冰霜。
mò shǐ xīn shāo jǐn, yán fēng cuì gài liáng.
莫使新梢盡,炎風翠蓋涼。
“粲齒碎冰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