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悟威靈同寂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悟威靈同寂滅”全詩
云生紫殿幡花濕,月照青山松柏香。
禪室夜聞風過竹,奠筵朝啟露沾裳。
誰悟威靈同寂滅,更堪砧杵發昭陽。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宿定陵寺(寺在陵內)》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定陵寺(寺在陵內)
古塔荒臺出禁墻,
磬聲初盡漏聲長。
云生紫殿幡花濕,
月照青山松柏香。
禪室夜聞風過竹,
奠筵朝啟露沾裳。
誰悟威靈同寂滅,
更堪砧杵發昭陽。
詩詞的中文譯文:
古塔倚靠在人們禁足的城墻上,
鐘聲剛剛停止,漏聲久長。
云從宮殿間升起,旗花濕淋淋的,
月亮照耀著青山和松柏的香氣。
禪室里夜晚聽到風吹過竹子的聲音,
早晨祭祀的桌上露水沾濕了衣襟。
有誰能領悟到神靈的威嚴和寂靜的消失,
更值得慶幸龍骨床的聲音和斧鑿的聲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宿定陵寺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幽靜而寂寥的畫面。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寺廟中的一些儀式細節,表達了對寺廟的敬重和對佛家修行之道的思考。
詩的開頭,詩人描繪了古塔倚靠在禁足的城墻上,磬聲初盡漏聲長,暗示著廟宇的寂靜與孤寂。接著,詩人用云生紫殿、月照青山來形容清幽的景象,將讀者帶入到了寺廟的內部。
下半部分,詩人寫到了禪室里的風聲和早晨祭祀的儀式。禪室夜聞風過竹,突出了詩人對修行的思索和追求。早晨的祭祀儀式,表達了對神靈的尊崇和對生命的虔誠。最后兩句,“誰悟威靈同寂滅,更堪砧杵發昭陽”,詩人表達了對神秘的宇宙力量和過去輝煌的景象的思念。
整首詩給人一種靜謐、幽深的感覺,通過景物的描寫、聲音和香氣的聯想,營造出一種超然塵俗的境界。詩人用簡潔的語言,巧妙地表達了對寺廟的景象和儀式的思考,抒發了對修行和宇宙法則的追求。詩中融入了對神秘力量、宗教儀式和人生境界的思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誰悟威靈同寂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dìng líng sì sì zài líng nèi
宿定陵寺(寺在陵內)
gǔ tǎ huāng tái chū jìn qiáng, qìng shēng chū jǐn lòu shēng zhǎng.
古塔荒臺出禁墻,磬聲初盡漏聲長。
yún shēng zǐ diàn fān huā shī,
云生紫殿幡花濕,
yuè zhào qīng shān sōng bǎi xiāng.
月照青山松柏香。
chán shì yè wén fēng guò zhú, diàn yán cháo qǐ lù zhān shang.
禪室夜聞風過竹,奠筵朝啟露沾裳。
shuí wù wēi líng tóng jì miè, gèng kān zhēn chǔ fā zhāo yáng.
誰悟威靈同寂滅,更堪砧杵發昭陽。
“誰悟威靈同寂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