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不安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載不安處”全詩
扁舟厭搖蕩,古寺慰行旅。
重湖面南軒,驚浪卷前浦。
霏微雪陣散,顛倒玉山舞。
一風輒九日,未悉土囊怒。
百里斷行舟,仰看飛鴻度。
故人念征役,一飯語平素。
竹色凈飛濤,松聲亂秋雨。
我生足憂患,十載不安處。
南北已兼忘,遲速何須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南康阻風游東寺》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康阻風游東寺》是蘇轍所寫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涉彭蠡湖,南風未相許。
扁舟厭搖蕩,古寺慰行旅。
重湖面南軒,驚浪卷前浦。
霏微雪陣散,顛倒玉山舞。
一風輒九日,未悉土囊怒。
百里斷行舟,仰看飛鴻度。
故人念征役,一飯語平素。
竹色凈飛濤,松聲亂秋雨。
我生足憂患,十載不安處。
南北已兼忘,遲速何須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在南康途中游覽東寺時的感受和情緒。詩人渴望穿過彭蠡湖,但南風遲遲不肯相助。他坐在搖晃的小船上感到厭倦,然而古老的寺廟給予了他旅途的慰藉。他站在朝南的軒窗前,看著驚濤卷起前浦,微雪飄散,仿佛玉山在舞動。一陣風似乎持續了九天,他還沒有領悟到土囊(行囊)的憤怒。船行斷絕了百里,他仰望著飛過的大雁。他的故人想念著他在征役中的辛勞,一頓簡單的飯食,探詢著他的近況。竹林在清風中搖曳,松樹的聲音與秋雨交錯。他的生活充滿憂慮和困擾,十年來一直沒有安寧的地方。他已經淡忘了南方和北方的區別,無需計較速度的快慢。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詩人旅途中的心境和感受。他渴望前行,但受制于南風的阻擋,體現了人們在追求目標時所遇到的困難和阻礙。古寺給予他安慰和慰藉,暗示著信仰和歷史的力量可以在困境中給予人們力量和希望。描繪湖面上的波浪和飛舞的雪花,以及飛過的大雁,傳達出自然界的壯麗景色和生命的律動。詩人的憂慮和不安,在竹林和松樹的景象中得到了表達,同時也展現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反思。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南北分隔和時間流逝的淡忘,強調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而不是追求速度和計較得失。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和人生哲思相結合,展現了蘇轍深邃的情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十載不安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kāng zǔ fēng yóu dōng sì
南康阻風游東寺
yù shè péng lí hú, nán fēng wèi xiāng xǔ.
欲涉彭蠡湖,南風未相許。
piān zhōu yàn yáo dàng, gǔ sì wèi xíng lǚ.
扁舟厭搖蕩,古寺慰行旅。
zhòng hú miàn nán xuān, jīng làng juǎn qián pǔ.
重湖面南軒,驚浪卷前浦。
fēi wēi xuě zhèn sàn, diān dǎo yù shān wǔ.
霏微雪陣散,顛倒玉山舞。
yī fēng zhé jiǔ rì, wèi xī tǔ náng nù.
一風輒九日,未悉土囊怒。
bǎi lǐ duàn xíng zhōu, yǎng kàn fēi hóng dù.
百里斷行舟,仰看飛鴻度。
gù rén niàn zhēng yì, yī fàn yǔ píng sù.
故人念征役,一飯語平素。
zhú sè jìng fēi tāo, sōng shēng luàn qiū yǔ.
竹色凈飛濤,松聲亂秋雨。
wǒ shēng zú yōu huàn, shí zài bù ān chǔ.
我生足憂患,十載不安處。
nán běi yǐ jiān wàng, chí sù hé xū shù.
南北已兼忘,遲速何須數。
“十載不安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