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花耿耿意羞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花耿耿意羞春”全詩
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答幽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答幽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蘇轍。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幽花耿耿意羞春,
紉佩何人香滿身。
一寸芳心須自保,
長松百尺有為薪。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幽蘭的贊美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幽蘭是一種高雅而隱蔽的花卉,它在寧靜中散發著芬芳,卻因為自身的純潔美麗而感到羞怯,不愿意與春天的花朵競爭。作者想象幽蘭身上佩戴的香囊,香氣撲鼻,卻不知道是誰給它佩戴的。接著,作者轉向人生的思考,認為一個人的內心需要自我保護,就像幽蘭一樣保護自己的芳心一樣重要。最后一句表達了長松雖然高聳入云,但只有被砍伐下來才能成為薪柴,暗示人的價值在于實際行動和奉獻,而不僅僅是高大的身軀。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對幽蘭的描寫,寄托了作者對純潔、高尚品質的贊美。幽蘭作為一種隱逸的花卉,象征了內心的純凈和高雅。它不追逐春天的繁華,卻在寧靜中綻放出自己的芳香。作者將幽蘭與人生進行了類比,表達了對人內心的呵護和保護的思考。詩中所提到的一寸芳心須自保,是指每個人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內心世界,守護自己的純潔和美好。長松百尺有為薪的比喻則強調了實際行動和奉獻的重要性。盡管長松高大,但只有被砍伐下來才能成為薪柴,為人類提供溫暖和實際幫助。這句詩呼應了前文對內心保護的思考,提醒人們要將內心的美好付諸于實際行動,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幽蘭的描寫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純潔、高尚品質的贊美,并提醒人們要珍惜內心的美好,并將其付諸于實際行動中。
“幽花耿耿意羞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á yōu lán
次韻答幽蘭
yōu huā gěng gěng yì xiū chūn, rèn pèi hé rén xiāng mǎn shēn.
幽花耿耿意羞春,紉佩何人香滿身。
yī cùn fāng xīn xū zì bǎo, cháng sōng bǎi chǐ yǒu wéi xīn.
一寸芳心須自保,長松百尺有為薪。
“幽花耿耿意羞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