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俗自謂丹霞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俗自謂丹霞龐”全詩
誰令十載重渡瀧,灘頭舊寺晨鐘撞。
亂流赤腳記淙淙,道俗自謂丹霞龐。
便令筑室修畦矼,往還二老筇一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江西》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江西》是蘇轍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許君馬老共一邦,
西山斷處流蜀江。
誰令十載重渡瀧,
灘頭舊寺晨鐘撞。
亂流赤腳記淙淙,
道俗自謂丹霞龐。
便令筑室修畦矼,
往還二老筇一雙。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蘇轍與他的朋友子瞻之間的友誼為主題。詩中描繪了許君(子瞻)與馬老(蘇轍)共同生活在一個國家之中,他們的友誼如同一條流淌在西山斷處的蜀江。然而,詩人思念子瞻,希望他能夠從長江重渡瀧河,來到灘頭的舊寺廟,早晨聽到鐘聲的撞擊。詩人以淙淙的聲音描述了急流的聲音,這使他回憶起赤腳時代,而道德和世俗的人們則自稱自己是丹霞龐大的存在。最后,詩人希望能夠為子瞻修建房屋,一起種植莊稼。
賞析:
這首詩詞以深情款款的筆調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思念和珍視。通過描繪作者與子瞻的共同生活和友誼,詩人表達了對真摯友誼的珍重之情。詩中的自然景觀和環境描繪生動而細膩,通過西山、蜀江、瀧河等地名的運用,增強了詩詞的地域感和具體形象。詩人通過描繪灘頭的舊寺晨鐘撞擊的場景,表達了對友誼的追憶和期待,使讀者感受到了深情厚誼的情感共鳴。最后,詩人表達了希望能夠與子瞻一起建造房屋、種植莊稼的愿望,展現了友誼的真誠和親密。
整首詩詞既表達了友情的真摯和重要性,又通過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的描繪,營造了一種恬靜宜人、富有禪意的氛圍。作者蘇轍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友情的溫暖和珍貴,同時也展現了他對友誼的美好向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情的筆調,將友誼的情感傳遞給讀者,讓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深刻的情感紐帶和生命的真實意義。
“道俗自謂丹霞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jiāng xī
次韻子瞻江西
xǔ jūn mǎ lǎo gòng yī bāng, xī shān duàn chù liú shǔ jiāng.
許君馬老共一邦,西山斷處流蜀江。
shuí lìng shí zài zhòng dù lóng, tān tóu jiù sì chén zhōng zhuàng.
誰令十載重渡瀧,灘頭舊寺晨鐘撞。
luàn liú chì jiǎo jì cóng cóng, dào sú zì wèi dān xiá páng.
亂流赤腳記淙淙,道俗自謂丹霞龐。
biàn lìng zhù shì xiū qí gāng, wǎng huán èr lǎo qióng yī shuāng.
便令筑室修畦矼,往還二老筇一雙。
“道俗自謂丹霞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三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