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對先師喜屢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對先師喜屢空”全詩
出迎過客知非病,歸對先師喜屢空。
黍醞盈瓢終寡味,石薪烘灶信奇功。
頗嫌半夜欺毛褐,卻喜年來麥定豐。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冬至雪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至雪二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冬至時節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佳節蕭條陋巷中,
雪穿窗戶有顏風。
出迎過客知非病,
歸對先師喜屢空。
黍醞盈瓢終寡味,
石薪烘灶信奇功。
頗嫌半夜欺毛褐,
卻喜年來麥定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冬至時節的景象,以及作者對節日的感受。冬至是冬季的重要節氣,但在陋巷中,佳節的氛圍卻顯得蕭條。窗戶透進來的雪花似乎帶有凜冽的寒風。
詩的第二句“出迎過客知非病,歸對先師喜屢空”表達了作者對客人的期待,但往年來訪的客人已經稀少,這讓作者感到失望。他期望與先師相聚,但多次歸來卻發現先師并未在家,這使得他的歡喜多次落空。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在冬至時的生活。黍酒滿滿盈滿瓢,但喝到最后卻覺得味道乏味,這可能是因為沒有人共享喜悅。石薪烘火,說明作者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努力工作,但這種努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被形容為奇功。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矛盾心情。他有些厭倦在半夜時被毛褐(指粗糙的衣物)所欺騙,但他又喜歡年年來豐收的麥子,這意味著他對未來的希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冬至時節的冷清和作者的情感,反映了蘇轍對人情冷暖和現實生活的思考。盡管寒冷和失望困擾著作者,但他依然懷抱著對未來的希望,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既展現了冬至的冷冽,又傳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沉思考和態度。
“歸對先師喜屢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zhì xuě èr shǒu
冬至雪二首
jiā jié xiāo tiáo lòu xiàng zhōng, xuě chuān chuāng hù yǒu yán fēng.
佳節蕭條陋巷中,雪穿窗戶有顏風。
chū yíng guò kè zhī fēi bìng, guī duì xiān shī xǐ lǚ kōng.
出迎過客知非病,歸對先師喜屢空。
shǔ yùn yíng piáo zhōng guǎ wèi, shí xīn hōng zào xìn qí gōng.
黍醞盈瓢終寡味,石薪烘灶信奇功。
pō xián bàn yè qī máo hè, què xǐ nián lái mài dìng fēng.
頗嫌半夜欺毛褐,卻喜年來麥定豐。
“歸對先師喜屢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