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盡綠荷橋斷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過盡綠荷橋斷處”全詩
過盡綠荷橋斷處,忽逢朱檻水中央。
鳧鷖聚散湖光凈,魚鱉浮沉瓦影涼。
清境不知三伏熱,病身唯要一藤床。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孔教授武仲濟南四詠其一環波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孔教授武仲濟南四詠其一環波亭》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山蜿蜒入南塘,
北渚高峰枕北墻。
經過綠荷橋斷處,
突然遇見紅欄桿中央。
鸕鶿聚散湖水清澈,
魚鱉浮沉瓦影涼爽。
清靜的景色不知道三伏的酷熱,
病患的身體只需一張藤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自然山水景色的畫面,并以此借喻人生的境遇。詩人首先描述了南山蜿蜒地延伸到南塘,北渚高峰枕在北墻旁邊。這里的南山、南塘、北渚和北墻都是具體的景物,但也可以理解成人生的各個方面。南山和南塘象征著人生的曲折和延伸,北渚和北墻則象征著人生的邊界和限制。
詩人在經過綠荷橋斷處時,突然遇見了紅欄桿中央。這里的紅欄桿可以理解為意外的遭遇或轉機,給詩人帶來了一些變化和啟示。接著,詩人描述了鸕鶿在湖水中聚散,湖水清澈透明,魚鱉在水中浮沉,瓦影投射在水面上,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這里的景色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一段安靜和享受。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清境的感受和對病痛的態度。詩人說這個清境不知道夏季的酷熱,這可以理解為在這片寧靜的環境中,詩人暫時忘卻了外界的煩惱和痛苦,享受到了內心的寧靜。而詩人提到病患的身體只需一張藤床,可能是在表達對于病痛的順從和接受,將自己的身體交托給藤床的安撫和舒適。
整首詩以自然山水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景物和細節,表達了詩人對于清靜寧逸的向往和對于病痛境況的接受。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命運的把握,以及一種對于自然與人生相互關聯的認識。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蘇轍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對生活的感悟。
“過盡綠荷橋斷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kǒng jiào shòu wǔ zhòng jǐ nán sì yǒng qí yī huán bō tíng
和孔教授武仲濟南四詠其一環波亭
nán shān yǐ lǐ rù nán táng, běi zhǔ tiáo yáo zhěn běi qiáng.
南山迤邐入南塘,北渚迢嶢枕北墻。
guò jǐn lǜ hé qiáo duàn chù, hū féng zhū kǎn shuǐ zhōng yāng.
過盡綠荷橋斷處,忽逢朱檻水中央。
fú yī jù sàn hú guāng jìng, yú biē fú chén wǎ yǐng liáng.
鳧鷖聚散湖光凈,魚鱉浮沉瓦影涼。
qīng jìng bù zhī sān fú rè, bìng shēn wéi yào yī téng chuáng.
清境不知三伏熱,病身唯要一藤床。
“過盡綠荷橋斷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