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與叩柴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試與叩柴荊”全詩
試與叩柴荊,言辭應有味。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二十六野人廬》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二十六野人廬》是蘇轍所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野人三四家,桑麻足生意。
試與叩柴荊,言辭應有味。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野人的住所。野人指的是居住在荒野或偏遠地區的人,與世隔絕,生活樸素。詩人用簡練的語言描繪了野人的生活狀態和他們的聚居地。野人們有三四戶人家,他們種植桑樹和麻,用來織布和制作衣物。詩人試著去拜訪他們,與他們交流,期待從他們口中聽到有趣的言辭和故事。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野人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野人的生活與宋代都市中繁忙、喧囂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生活在偏遠的地方,過著樸素的生活,以種植桑樹和麻為生。詩人希望通過與他們交流,能夠聽到他們的言辭,期待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感悟。
詩中的桑麻象征著野人的生活方式和他們對生活的依賴。野人的廬居也反映了他們與自然的親近和融合。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野人生活的向往和對純樸、自然生活的贊美。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與現實生活相對立的世界,強調了簡樸生活的價值和重要性。它呈現出一種對繁華都市生活的反思,倡導人們回歸自然、簡單的生活方式。詩中的味道可以理解為豐富多樣的人生經歷和智慧的積累,詩人希望從野人那里獲得這樣的味道,以豐富自己的生活。
總之,這首詩通過對野人廬居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贊美,同時也反思了繁華都市生活的空虛和浮躁。它以簡練的語言傳遞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展現了蘇轍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
“試與叩柴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qí èr shí liù yě rén lú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二十六野人廬
yě rén sān sì jiā, sāng má zú shēng yì.
野人三四家,桑麻足生意。
shì yǔ kòu chái jīng, yán cí yīng yǒu wèi.
試與叩柴荊,言辭應有味。
“試與叩柴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